第七十七章 预考也是高考(加更求票) (第2/2页)
照从申请到批复,走了一年多的流程,充满了不确定性。 到了84年,神州第一个民营企业成立,同年成立的还有联想集团、海尔集团、万科、德力西、TCL、健力宝等等。 这个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但在82年初,能够随意办一张个体营业执照,就算是在改开的前沿阵地,也未必就是那么容易。 而且如果有了这张执照,对于李野的赚钱大计,是有很大帮助作用的。 郝健等人在清水县附近捣鼓麻糖,这是农产品,性质是自产自销,本乡本土的才能风生水起。 但倒腾服装,可是左手倒右手,中间商赚差价, 这不就跟“投机倒把”完美的挂上钩了吗? 如果有一张羊城的正式营业执照,那么就有了cao作空间,基本上填补了李野这个初创团体的最大漏洞。 所以李野,答应了郭东伦的条件。 而郭东伦也确实有实力,不到一个月,就弄好了执照,还备好了货源,搞定了运输。 然后,郝健等人就急不可耐的把货运回了东山省城,然后回来跟李野报喜。 “喏,这是营业执照的副本,正本我留给三水了,他自己在沙河那边,没个执照也不安心。” 郝健把一张执照给了李野。 李野拿过来看了看,沙河服装批发市场XX号,XX服装批发部。 而上面的注册人名字是“靳鹏”。 这是郝健和靳鹏商量的结果,李野是不可能去出这头的,郝健主动让给了靳鹏,但这个“主动”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李野就不准备细问了。 就靳鹏的狠劲儿,如果郝健敢有小心思,估计那把随身的短刀就能派上用场。 李野把执照还给了郝健,因为下面的散货过程,肯定要用到这个。 然后,李野平静的道:“公章呢?” 郝健“满脸神圣”的从怀里摸出一个四四方方的小木头盒子,
李野拿过来一瞅,使劲擦了擦盒子,道:“盒子不错,哪来的?” 郝健笑着道:“在羊城闲着的时候,逛旧货市场买的,我觉得只有这盒子,才配得上这枚公章。” 李野笑了笑,打开看了看公章,随手揣进了自己兜里。 郝健看得眼皮直跳。 公章啊!82年的公章啊,知道代表着啥意义不? 行通天下! 只有带公章的介绍信,才有诸多效力。 在郝健的眼里,这枚公章,是神圣的权利。 但李野自己揣兜里,他是一点怨言没有。 “小野,这几天我们要去跟那个郭东伦的人接头,然后就开始散货,你说我们是不是......防着点儿?” 靳鹏目不转睛的看着郝健完成公章的交接,才跟李野聊起了自己的想法。 “防着谁?郭东伦?”李野淡淡的道:“他做的是供货,我们做的是渠道,到时候见机行事,如果他要越线,那就一拍两散。” 靳鹏点点头,凝重的道:“那个郭东伦不简单,我们在羊城备货、发货、办执照,他从来不出面,也不让我们知道他的关系到底是谁, 每一次需要他的时候,他都安排好,让我们去找具体的办事人员,我们摸不清他的底细路数,这以后在羊城那边,岂不是全看他的脸色?” “呵,都一样啊!外地人来了咱的地盘,也不是要看咱的脸色吗?” 李野笑了笑没再多说什么。 都是地头蛇,只不过人家玩的更高端罢了。 清水县就这么大地方,关系简单,跟盘根错节关系乱如乱麻的羊城没法比,再说李野现在的人脉段位也没那么高。 他只是仗着有超前的见识、眼光,可以避开错误的死胡同,躲开吃人的陷阱坑,乘风顺水,隐藏发育罢了。 而发育的重要一环,还是高考。 酒足饭饱,众人散席的时候,郝健疑惑不定的跟李野说了句话。 “不过我总觉得,咱们这个大买卖,那个郭东伦并不怎么当回事儿,好像是在......玩闹。” 李野点点头,若有所思。 【嗯,也许他只是坐在轮椅上无聊,玩一个游戏而已。】 但李野,又何尝不是? 。。。。。。。。。 五月初,郝健和靳鹏终于从火车站拿到了货物,开始一点点,小心谨慎的散货。 而李野,也心无旁骛的准备82年高考的第一轮闯关——预考。 神州的高考预考制度,从81年开始,至89年结束,旨在减轻高考评判的巨大压力。 百废待兴的年月,太多的人挤高考这条路,而相应机构处理能力有限,所以才有了这项残忍的提前筛选制度。 像清水县所在的这种平原地带,人口稠密考生众多,一轮预考筛选下来的考生,要超过三分之二还多。 也就是说,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考生,没有资格踏入高考的正式考场。 想想吧!苦苦读书十几年,到最后竟然连在高考考卷上写个名字的资格都没有,残不残忍? 所以,尽管李野主导的八人小团体,人人都有班级前十的实力,但在预考来临的时候,还是心有忐忑的询问李野。 “李野,我们在预考的时候,也要控分吗?” “是啊李野,这个分怎么控?控在多少分合适?” 这一次,李野也不好回答了。 他总不能说,你们就算是少考个一两门,也能通过预考吧? 预考也是高考。 这种一锤子买卖的淘汰制晋级局,一个不慎翻了车,可是影响人家一辈子的事儿。 最终,李野只能拿自己做示范。 “我无法给你们做出指导,但如果预考的难度跟平时联考差不多的话,我会控制在350分左右,你们.......随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