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二章 平叛 (第2/2页)
”袁文绍说道。 赵宗全一再推辞,是因为他觉得希望不大,不愿意冒险。 而袁文绍这话就是让他明白,他已经无路可退了。 赵宗全闻言脸色一变,眼中尽是惶恐。 “爹,孩儿的女儿可刚出生不久,还有弟弟才几岁啊,您就忍心什么都不做,到时候任人宰割么?”赵策英激动道。 “殿下,您若不奉诏,等将来新君继位,就算您带着全家老小逃到天涯海角,新君也不会放过您的。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自古以来有多少血淋淋的教训啊!”顾廷烨劝道。 “爹,忠勇伯和仲怀说的都是肺腑之言,还请三思啊。”赵策英说道。 “大人三思啊。”众人齐呼。 赵宗全沉思良久,背过身去,说道:“不是都叫殿下了么?” 众人闻言先是一愣,然后露出狂喜之色,当即以参拜储君之礼,向赵宗全行礼道:“参见殿下!” “都起来吧,随我进厅内商议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做。”赵宗全说道。 “是!” 众人随赵宗全进入厅内商议了许久。 最终决定由顾廷烨陪袁文绍一起拿着血诏去西郊大营调兵。 之所以让袁文绍去,是因为袁文绍曾在西郊大营当过差,和西郊大营的一些将领都熟悉。 让顾廷烨跟着,是因为赵宗全现在对袁文绍并没有完全信任。 袁文绍和顾廷烨领命后,就带着血诏前往了西郊大营。 西郊大营一行出乎意料的顺利,一开始有不少将领质疑血诏的真实性,但是神策营的将军宋朝中乃是顾偃开的老部下,一眼认出了顾廷烨,第一个站出来响应,愿意奉诏。 有了宋朝中带头,当即又有几个将领站出来愿意奉诏。 与其说他们开始是怀疑血诏的真实性,不如说他们是想看看其他人的反应。 兖王从昨天开始就掌控了皇宫,西郊大营的将领不可能没有一点察觉。 现在有了血诏,又有人带头,自然不缺想要立功之人。 经过一番商议,调集了三个营,共六万兵马,带上攻城器械,出了西郊大营。
和赵宗全汇合后,三营的主将领着一众将校以储君之礼参拜了赵宗全。 赵宗全没想到调兵竟然这么顺利,高兴的同时,也有些担心。 这些兵马能够听他号令,完全是因为宋朝中几人愿意封诏,并不是忠心于他。 现在他已经接受了众人的臣子之礼,若是平叛后,官家反悔,不立他为太子,他必死无疑。 不过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他也没了退路。 一番商议,决定直接进攻最近的西城门。 毕竟他们是平叛不是造反,城内的士卒都是听命行事,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兖王造反之事。 只要攻进城,直取皇宫救下官家即可。 …… 兖王得知有人纵马冲出城,加上禁军找到那个宫女的时候,并没有在她身上找到血诏,他就有了不好的预感。 一边下令关闭汴京所有城门,一边加快了对官家的逼迫。 等赵宗全率兵来到西城门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城门禁闭。 城上的守军看到城外来了几万大军,连忙派人禀报上去。 “城下何人?竟敢带兵攻城,难道是想造反不成?”守将大喝道。 “我乃西郊大营神策营指挥使宋朝中,奉陛下圣旨入城,速速打开城门。”宋朝中纵马上前喝道。 “我并没有收到通知,无法放将军入城,将军说是奉官家圣旨,可否将圣旨给我看看,若是真的,我立刻打开城门。”守将说道。 守将是知道兖王造反的,不然兖王也不会让他来把守城门。 他想的是先拖住城外的大军,等兖王派援兵过来。 宋朝中自然没有圣旨,虽然有一封血诏,但是这玩意可不能交出去。 宋朝中退了回去,询问了赵宗全后,直接挥军攻城。 汴京从开国到现在都没经历过战事了,城头的守军连战场都没上过,加上城头守城器械不足,仅仅半个时辰,城门就被攻破了。 大军进入城中,根本没有受到什么抵挡,直接往内城杀去。 内城城墙虽然比外城要矮上不少,但是兖王调集了一部分禁军前来防守。 禁军可不是外城那些没有见过血的士卒,相反,前几年官家让禁军分批去西郊大营接受袁文绍的训练,这些年也一直按照袁文绍的训练方法训练。 加上禁军本就十分精锐,现在战斗力更加强了,一时间有些僵持不下。 就在这时,内城的城们突然被打开了。 “兄弟们,外面可是西郊大营的兵马,只有陛下才能调遣的动,刘指挥使不仅让我们提前关闭城门,还拦着不让他们进来,谁知道打的什么主意。兄弟们都有父母妻儿,千万不要自误。” 长梧一边带着手下护住城门,抵挡着想要夺回城门的士卒,一边大喝道。 袁文绍听到长梧的喊声露出喜色,上前道:“殿下,刚刚那喊话的声音是我妻子的娘家堂弟,必然是他开了城门,咱们快些杀进去吧。” 赵宗全开始也被城门突然打开弄的有点懵,担心有诈,闻言连忙喝道:“随我杀,救出陛下!” 禁军都在城头上,城内的多是五城兵马司的,战斗力本就不强,见到大军杀进来,许多人直接丢了武器选择投降。 赵宗全没有理会这些投降的士卒,直接带兵杀向了皇宫。 到了皇宫,防守的全部都是禁军了,一时间陷入了苦战。 赵策英见久攻不下,灵机一动,让人大喊兖王造反,软禁了官家,他们是奉命平叛的。 禁军只是受上司蛊惑,只要愿意放下武器,既往不咎。 禁军选拔十分严格,都是家世清白之人。 这两日宫里的情况有些不对劲,许多人都能察觉出来,现在赵策英让人这么一喊,许多人心里都信了七八分,顿时士气降低了几分。 赵宗全看到禁军士气低落,连忙吩咐袁文绍、顾廷烨和沈从兴等人带兵猛攻。 没多久,便在宫墙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随着登上城头的士卒越来越多,禁军抵抗力也越来越弱,甚至有不少禁军临阵倒戈。 袁文绍身先士卒,杀到了城下,打开了宫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