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九章 登闻鼓 (第2/3页)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 王舅母还想再说什么,直接被王老太太打断了。 “若是这件事传扬出去,咱们王家的脸面就丢光了。只有把事情闹大,才能化被动为为主动。” “老夫人!” 就在这时,一个老妈子急匆匆的跑了进来,行礼道:“大姑娘回来了。” 这个老妈子年纪和王老太太相当,是当初王老太太的陪嫁丫鬟,后来嫁给了家里管事,一直跟在老太太身边。 即便康姨妈和王大娘子出嫁了,她还是习惯称呼她们姑娘。 “什么?” 王老太太激动的站了起来,问道:“人呢?” “母亲!” 外面传来康姨妈凄惨的喊声。 王老太太连忙往外走去,厅内其余人连忙跟上。 刚到门口,就看到在两个丫鬟搀扶着走过来的康姨妈。 “女儿!” “meimei!” “母亲!” 此时的康姨妈虽然落魄,但是脸被洗过后,还是能辨认的出来。 “母亲,女儿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了。” 康姨妈扑到王老太太怀里痛哭了起来。 “好好好,人没事就好。他们没对你怎么样吧?”王老太太抱住女儿老泪纵横。 康姨妈哭哭啼啼的把自己受的罪说了一边,抽噎道:“母亲,您要给女儿做主啊。” 王老太太眼中闪过一丝恨色,说道:“先进屋再说!” 众人进了屋子,坐了下来,看着糟蹋的不成样子的康姨妈,王老太太恨声道:“女儿,你先下去好好洗漱一下,明日一早随我进宫告御状!” “母亲,meimei她都回来了,还告什么御状,再说了也没证据啊。”王衍一愣说道。 “哼!” 王老太太冷哼道:“那顾廷烨如此羞辱我女儿,岂能如此轻易罢休。” “母亲,那顾廷烨若死不承认,咱们也拿不出证据,到时候恐怕会落个诬告之名啊。”王衍说道。 要是人没回来,告也就告了,官家怪罪完全可以说是老太太忧心女儿,才会做出如此之举。 凭借他爹配享太庙的殊荣,官家也不会太过追究。 如今人都回来了,若无证据,那可就是诬告了。 “谁说没证据了?”王老太太冷声道:“如今你meimei回来了,她说的话就是证据!” “这…” 古代司法讲究疑罪从无,某种意义上来说,和后世很像。 一般若是定罪,需要证人证言还有物证,缺一不可。 在后世,若是只有证人证言,却没有其他证据,一样定不了罪。 在古代其实也差不多,但是古代各种条件落后,查案手段并没有后世那么高明。 而对于官员来说,积案陈案,都会影响他们升迁。 因此官员在实际办案中并不会一定要求人证物证俱全才会定罪。 而是会动刑逼供,也就是所谓的屈打成招。 在有证言或者物证其一的情况下,又找不到更多的证据,官员就会对嫌疑人屈打成招。 嫌疑人扛不过去,招认后就能定案了。 这种做法认真算起来并不合规,但是在官场中却是默认的。 王衍当过地方官,自然明白王老太太的意思。 王老太太无非是想让康姨妈直接指认顾廷烨。 然而这样的办法对付普通百姓可以,顾廷烨可是殿前司副指挥使,位高权重。 若是没有实际证据,光靠康姨妈的话,官家最多让人查顾廷烨罢了,根本定不了罪。 “母亲,这样做虽然能让官家调查顾廷烨,但若是查不到证据,对他也没有影响,相反还会把人给得罪死了。这万一查出不是他做的,咱们岂不成了诬告么?”王衍说道。 “查不出来,只能说他做的干净,谁也不能说我们是诬告。至于查出来不是他,那就是别人想诬陷他,和我们有什么关系?”王老太太说道。 袁文绍猜测王老太太会借机把这件事闹大,想让顾廷烨投鼠忌器以后不敢对康姨妈下手。 然而王老太太比袁文绍想的还要狠。 在她看来,这件事就是顾廷烨做的,不然康姨妈为何被放回来了? 王老太太虽然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