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阴谋与阳谋 (第3/3页)
/br> “看来侯爷已经想明白了。”宁志广说道。
“这个老家伙真是阴险。”袁文绍脸色铁青道。 韩章在剧中出场不多,但是颇为正面。 然而袁文绍前世看剧的时候就觉得韩章此人没有那么简单。 在赵宗全登基后,他就坚定不移的站在赵宗全这边。 帮助赵宗全从太后手里夺回玉玺。 甚至赵宗全想借追封生父的名义和太厚争权,他也在帮助赵宗全。 要知道赵宗全称呼生父皇考,等于是否认了过继给先帝的事实。 即便如此,韩章还帮着赵宗全,还说什么让赵宗全称呼先帝为皇伯。 这一点有违礼法,韩章能不知道? 可能有人觉得韩章这么做,是因为太后把持朝政,不愿意放权。 为的是朝廷稳定什么的。 但是袁文绍觉得他就是在毫无底线的讨好赵宗全。 即便是要帮助赵宗全夺权,该遵守的底线还是要遵守的。 难道就不能用别的办法了么? “之前侯爷说过,韩大相公和西夏的探子有所往来,后来侯爷举报了西夏的探子,但是韩大相公并没有受到丝毫牵连。老朽猜测,应该是官家用这个把柄拿捏住了他。” “韩大相公也知道如今帝后相争,他还有用处,但是一旦等官家彻底掌权,他就没用了。他这是在准备退路啊。”宁志广说道。 “退路?” 袁文绍冷哼道:“若官家真要收拾他,我又岂能救的了他?我看他是想拉人垫背差不多。” “呵呵,对于溺水之人来说,即便是一根草,就会紧抓着不放的。”宁志广笑道。 袁文绍皱眉道:“既然如此,他为何要这么帮助官家,太后和官家一直斗下去,岂不是对他更有利?” “确实,他可以表面做出一副尽力的样子,实际上什么都不做。但是这样太冒险了,而且官家手里有他把柄在,自然会逼他使劲。而且有的时候侯爷看的的也未必是真的。”宁志广说道。 “什么意思?”袁文绍问道。 “侯爷之前不是说过,韩大相公找你去劝说太后娘娘么。”宁志广笑道。 袁文绍倒吸了一口冷气,惊呼道:“你是说他算准了我只会劝说太后交出玉玺,而不是撤帘还政?” “没错。如今太后虽然放权了,但是短时间内无论官家还是朝中百官都不会逼迫太后撤帘。这样的局势对他来说,不是很有利么?”宁志广说道。 袁文绍有些难以置信道:“他怎么如此笃定,我会这么做的?” 宁志广微微一笑,说道:“高明的计谋,永远不是计谋本身,而是人心。韩大相公混迹朝堂多年,起起伏伏,对人心的把控早就出神入化了。” “当年官家让李大相公主持新政,他就看出新政必然会失败,但是支持新政却可以讨好官家。所以他才支持新政,却又否定一些新政的举措。老朽当年若是有这份对人心的把控,也不至于落了个被贬的下场。”宁志广神色复杂道。 袁文绍说道:“你是说他是通过我的脾气性格推算的?” “没错。”宁志广点了点头道:“老实说,侯爷的性格并不适合混迹官场。有时候侯爷给人一种算无遗漏的感觉,有时候却好似毫无心计一样。最重要的是侯爷太过重感情了。” 当初袁文绍在储君人选上的分析,让他觉得很是好笑。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完全按照袁文绍的预料发展的。 当时他对袁文绍可是惊为天人。 但是有时候袁文绍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却又非常简单。 就像这次,韩章用的根本不是阴谋,而是阳谋,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袁文绍却看不出来。 “重感情不好么?”袁文绍苦笑道。 他自然明白宁志广说的是什么意思。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他的智商时而超神,时而超鬼。 他超神的时候,是基于对剧情的了解。 超鬼倒不是说他智商低,而是和这些混迹朝堂的老狐狸斗智斗勇,就有些不够用了。 “重感情不是不好,而是太容易给人抓到把柄,被人算计了。”宁志广说道。 古代对于礼法道德的规定为什么那么严格? 一方面是社会稳定的需要,一方面就是统治者统治天下的需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