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及时雨刘胜 (第2/3页)
些许。 但那双正燃烧着熊熊烈火的明亮双眸中,晁错还是不难看出:眼前的天子,仍旧盛怒未遏······ “朕知道!” “若不是因此,朕恨不能立刻召见将军们,发动全关中的兵丁,到长城去!” “——去和他恶贼军臣,打上一场! !” 又是一声怒吼,却惹得晁错唉声叹气的低下头去; 稍一思虑,便忧心忡忡的走上前。 “近些时日,想到那些正在居心叵测,谋划于密室的宗亲诸侯,臣,可谓是一天都睡不好觉;” “——当然,他们,肯定也睡不好。” “但臣睡不好,是为如何平定天下,而夙兴夜寐~” “而他们睡不好,可是正忙着,如何让这太祖高皇帝留下的江山、社稷,陷入祸乱之中啊······” 满带着忧虑的一番话语声,终是让天子启彻底冷静了下来; 但晁错的话,也还没有结束。 “眼下,匈奴恶贼,再次毁坏了先帝,与匈奴人达成的约定,挥兵南下,侵掠我汉家的边墙;” “即便是臣这把年纪,也恨不能立刻挂印而去,投身于行伍之中!” “——恨不能立刻去长城,为死去的忠臣义士、边墙百姓报仇雪恨!” “但陛下要知道:那些个宗亲诸侯,可就指望陛下能像刚才所说的那样,含怒而发······” “就指望着陛下,发动整个朝堂的力量,去和匈奴恶贼,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因为只有这样,朝堂,才会脱不开匈奴恶贼的纠缠,将先太宗皇帝多年积攒下来的力量耗尽;” “最终,由他们其中的一人,坐收渔翁之利啊·········” 以一种痛心疾首的语调,道出这令天子启,都不免有些咬牙切齿的景象,晁错终又低下头,对天子启沉沉一拜。 此时的天子启却依旧站在原地,站在那台被自己斩断的宫灯边,手上仍握着赤霄天子剑,眉宇间,却已是写满了屈辱······ “老师的意思,是不让我见将军们?” “难道,就要让朕忍下这样的屈辱,眼睁睁看着匈奴强盗,在我汉家的边境肆意妄为?” “然后带着从我汉家百姓手中、抢夺的财物、粮米,甚至掳走百姓,然后扬长而去吗?!” 《我有一卷鬼神图录》 见天子启的面容之上,再次生出怒火迸发的征兆,晁错却只悠然叹口气,缓缓走上前去; 在这一刻,早已和几年前天差地别的内史晁错,也终于流露出了一丝‘天子师’所应有的风范。 “陛下······” “我汉家和匈奴人的仇怨,可谓是由来已久······” “最初,是韩王信;” “受到太祖高皇帝异姓而王的厚恩,却在自己的都城马邑,投降了匈奴人。” “——太祖高皇帝闻之大怒,而后便御驾亲征!” “最终,却落得个身陷白登之围,险些断送社稷的下场······” 一边说着,晁错一边走上前,面上愁苦之色,也是随着迈出的愈发,而愈发哀沉。 “那一战,让太祖高皇帝意识到:如果无法安定内部,就绝对不能和匈奴开战。” “所以,太祖高皇帝在登上皇位之后,一直到驾崩,都始终奔走于平定异姓诸侯的路上······” “——穷尽毕生心血,异姓诸侯的隐患,终是被太祖高皇帝亲自铲除;” “但作为取代异姓诸侯,帮助朝堂治理地方的宗亲藩王,却又逐渐成为了新的祸患······” 随着晁错愈发哀沉,也愈发凝重的语调声,天子启的面上神容,也终是怒色尽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挥之不去的愤恨,和从未曾消失在心中的屈辱······ “太祖高皇帝驾崩之后,吕太后掌权;” “再后来,吕太后遍封诸吕子侄为王、侯,最终引发了诛吕之乱,迫使诸侯、大臣内外联合,才勉强让我汉家社稷,没有亡于吕氏之手。” “但也正是在诸吕之乱之后,先太宗孝文皇帝入继大统,让关东的宗亲诸侯们,从此再也没有了对至尊神圣的敬畏;” “——在当时,宗亲诸侯们之所以愿意出兵,表面上是为了诛除吕氏逆贼,实则,是他们自己,也想坐上那至高无上的位置啊······” 说到最后,晁错也终是站在了天子启身旁,低下头,看着那已经被烛蜡‘封刃’的赤霄天子剑,不由又发出一声哀叹。 “先帝之时,匈奴犯边;” “——当时的太宗孝文皇帝,也和如今的陛下一样!” “也带着满腔的怒火,发动了自己能发动的所有力量,到了太原。” “但还没等太宗孝文皇帝,见到匈奴恶贼的面,关东便传来了济北王刘兴居反叛的消息,让太宗皇帝不得不回过身,去关东平定叛乱······” “那一次,朝堂花费了无数的钱粮、武器,更是花费了无数的心血,最终,却因为济北王的反叛,而尽皆付诸东流啊······” 听到这里,天子启才终是苦叹着摇了摇头,低头看着剑刃上凝固的点滴烛蜡,又随即惨然一笑。 “朕记得;” “朕当然记得······” “——从那以后,父皇,就再也没有提到过匈奴人,更再也没有穿过那件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