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5章 天子启:朕百年之后 (第1/3页)
拜别几个‘老家伙’,刘胜纵然还没从呆愕中缓过神,也只得强迫自己敛回心神,搀着天子启沿着田埂走到路边。 不过百八十步的距离,天子启自也不愿费尽周折的乘车,索性便由刘胜搀扶着,漫步朝着不远处的方向走去。 也就是这么一聊,父子二人便从那根老树下,一直聊到了当日深夜······ “当年,先帝病重弥留之际,曾同朕这样聊过一次。” “朕如今,虽然还没到‘弥留’的地步,但能趁着精神头还足,就把该说的话说完,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 “如何?” “聊聊?” 缓慢行走在田间,听闻耳边传来天子启故作轻松的语调,刘胜只下意识点点头。 而天子启接下来的话语,也总算是让刘胜明白过来:自太祖高皇帝刘邦至今,除去前后两位少帝的四位皇帝,究竟为何能出三个水准线以上,甚至是堪称‘优秀’的明君······ “就从朕后元最后一年说起吧。” 只此一语,便惹得刘胜瞠目结舌的瞪大双眼,本就有些错愕的心绪,只更变得脑海中一片空白。 ——后元最后一年! 什么意思? 翻译成后世人也能听懂的白话,就是‘朕驾崩之前的那一年’。 而这样一句话——这样一句‘从朕驾崩之前的那一年开始说’,从一个封建帝王的口中道出······ “朕后元最后一年,朝野内外,必定是暗流涌动;” “公卿大臣大都会惴惴不安,因为朕的身体状况而感到恐惧——恐惧朕驾崩,所带来的朝野动荡。” “所以那一年,对你是绝不能错过的机会。” “——雪中送炭,永远是最容易收买人心的方式。” “而在那一年,在朝野内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时,太子所展现出来的所有优缺点,都会被无限放大。” “犯了错,朝野内外必定会有极大的反应,甚至出现动荡;” “可若是做了好事,那就能极大的平抚朝野内外的心神,并不由自主的向储君靠拢。” “这,就是皇权交接的开端。” “换而言之:从朕卧榻不起的那一天开始,你,就已经是有实无名的天子;” “而朕,则会变成一病不起的‘太上皇’······” ··· “在那一年,会有很多人或有意、或无意的挑拨、离间我父子;” “朕重病卧榻,神智昏聩,也未必就能明辨是非,保证不对你起疑。” “届时,你要做的,是权衡。” “——既要保证皇权平稳、顺利交接,又要保证不让神智昏聩的朕起疑。” “这,是本事。” “能把这件事做好,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勉强不算太差’的汉天子。” “至少当年,先帝是这么同朕说的······” 听着天子启这前所未有的自白话,甚至是毫不忌讳谈论自己死亡的澹然,刘胜只错愕更甚; 至于天子启,则是由刘胜下意识搀扶着,一步步走上寝殿外的长街。 一边走着,一边不忘继续说道:“那一年,朕可能会喜怒无常,甚至动辄大兴牢狱。” “届时,你就要多琢磨。” “——有些人,是因为他该死,朕才将其下狱;” “这种时候,你就要摆出一副‘父命难违’‘皇命难违’的姿态,坐视朕为你扫除障碍。” “——还有些人,可能并不该死,只是单纯的触怒了朕,才获罪入狱。”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你就要去把人偷偷救出来;” “至少,也要保下其性命,待朕百年,再恩赦其出狱。” “但有一点:这些事,你不能让朕——让老迈昏聩的朕知道。” “如何把握这个度,也算是对你的考验······” ··· “那一年,北方的匈奴人、南方的赵佗,肯定也都不会安分。” “得知我汉家天子老迈病重、储君少弱未冠,这些豺狼,肯定不会放过如此良机。” “北方的匈奴人,很可能会大举叩边,甚至是过城而不下,深入我汉家腹地。” “但即便是这样,你也绝不能轻易改变如今,我汉家的军队驻防。” “——晁错有一句话说的很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