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改元元年 (第2/2页)
看来,不单是军队、士卒如此,世间万物、行行业业,都不外如是。” “——农夫不经过教导就耕作田亩,肯定会破坏农稼,让田亩减产;” “——匠人不经过教导就制作器具,也定然会浪费材料,耽误工期。” “——商人不经过教导就外出行商,必定会因为涉世未深,而蒙受巨大的亏损。” “——官员不经过教导就牧民一方,更会因为不明世事、不讳政务,而为治下百姓带来灾难。” ··· “士、农、工、商等诸民皆如此,难道皇家,就不是这样了吗?” “如果不是当年,故薄太后悉心教导,我如何能做好汉家的太后?” “没有我在身边教导,太后在将来,又如何能接过我肩上的重担?” “同样的道理:如果不是大行孝景皇帝多年教导,皇帝又如何能承继宗社,肩负起天下的重担;” “如果不在未来这一年,学着如何做汉家的皇帝,又如何对得起先皇,乃至历代先皇的期许,以及天下人的期盼呢?” 如是说着,窦太后便摸索着伸出手,轻轻拉过刘胜的手臂,将刘胜稍往前推了推。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 “今天,是皇帝即位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仪。” “虽然皇帝还没有加冠成人、大婚亲政,但也不能什么事,都由我这个瞎老婆子代劳。” “——常言道: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有些事,还是要皇帝自己来做······” 言罢,窦太后终是深吸一口气,面带鼓励的对刘胜微微一点头。 见祖母这般架势,刘胜自也不好当着百官公卿的面,再和祖母客套推脱。 照例对窦太后表达过自己的恭敬,刘胜也终回过身,负手站在御榻前,正对向汇集于殿内数百道身影。 “宣诏吧。” 澹然一语,便惹得殿内众人赶忙站起身,各自面朝御榻所在的方向微躬下身;
几乎同一时间,新晋谒者仆射汲暗,也已经满面庄严的捧着一方木匣,来到了御阶下方。 “陛下诏谕~” “百官、公卿贵戚恭闻~~~” ··· “诏曰:尧舜有禅让之德,乃为圣王,后三代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天下长安矣。” “自太祖高皇帝筚路蓝缕,先伐暴秦,后诛项籍,立吾汉国祚,尔来足一甲子。” “朕眇眇之身得保宗庙,未冠之龄以负天下之重,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朕之不德,有伤太宗孝文皇帝、先孝景皇帝遗德。” “——朕祖太宗孝文皇帝,千年不现之圣王也!” “——朕父孝景皇帝,百年难出之明君也!” “朕纵年少,亦不敢望父祖之项背,唯愿朕之临朝,天下民稍安、食稍足、衣稍暖。” “乃今诏告凡汉之民:大赦天下,改元元年。” “皇父大行,朕心甚哀,又见祖母太皇太后日夜垂泪,甚有不忍。” “乃赐天下为人父、母,祖父、母者爵一级,酒、rou一斤,布一匹。” “除朕元年农税,口赋丁取钱二十,以效太宗孝文皇帝、先孝景皇帝之仁善。” ··· ··· “诏曰: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行必有我师。” “自得先皇诏拜,领百官而掌百事,厘治相府上下,皆有条不紊者,乃曰:开封侯者青也。” “只今,柱石老朽,难承政务之重,再三请辞于朕祖母太皇太后当面,太皇太后不忍,朕亦哀之。” “然国不可一日无相,纵柱石老朽,欲归乡以颐养天年,朕亦只强忍心哀,以拜新相。” “乃奉太皇太后口谕,诏拜:少府桃侯臣舍,为右丞相;” “迁:皇帝太傅建陵侯卫绾,为左丞相。” “——右相掌相府政务,左相掌禁中宿卫,一如先孝景皇帝九年故事。” “迁:御史大夫晁错为北地守,故中尉郅都为雁门守,将军程不识为陇右守。” “各领所治之郡军、政之事,逢外敌可先布戍卒,而后禀奏长安。” ··· “御史大夫外放边地,少府迁为右丞相,皇帝太傅兼中尉迁左丞相,故有御史大夫、少府、中尉诸缺。” “然孝景皇帝尸骨未寒,朕年幼未冠,谨遵太皇太后诏谕:朝中诸般事物,皆以稳为要。” “若百官公卿确有上佳之选,亦可亲拜太皇太后于长乐······” 随着汲暗抑扬顿挫的诏书宣读声落下,殿内的公卿百官,只不约而同的愣了片刻; 反应过来,赶忙对御榻方向躬身应诏,却是稀稀拉拉,莫名显出一分嘈杂。 很显然:对于刘胜这让众人预料之中,却也有些意料之外的诏书内容,今日与会的公卿贵戚、朝公百官,都难免有些惊讶。 尤其是御史大夫晁错外方为边地郡守,实在让人看不出刘胜此举,究竟蕴含怎样的用意······ “贬斥?” “亦或是历练······” “无论如何,自亚相御史大夫外放,却只为边地郡守······” “这,是贬官呐······” 不知有多少人带着这样的想法,将目光撒向上首,正负手含笑,立于御榻前的天子胜。 想要开口说些什么,待看到刘胜侧后方,两位太后如出一辙的澹漠神容,赶到嘴边的话,却无一例外的被咽回肚中。 “雁门、北地、陇右,自东向西一字排开,紧密相连;” “陛下或许是给晁错一个机会。” “——由郅都、程不识帮扶着,于军中捞取武勋的机会。” “只是这个‘机会’能不能把握,就要看晁错的肚子里,究竟有几两墨水、几件刀兵了······” 感受到身后,朝自己撒来的数十上百道目光,晁错却是目不斜视的站在朝班最前沿,面上尽是坚定和决绝。 而在上首御榻前,刘胜看着殿内众人的神情变化,却只露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怪笑······ “诸公,可另有要事奏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