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3章 建元新政学术之争 (第3/3页)
v id='gc2' class='gcontent2'> “还是期盼我窦氏子孙之中,能再出一个父亲垂钓时落水而死、母亲久病不治,和兄弟走散,最终被送进宫中的窦良人???” 最后这一问,窦太后似是在自问,又似是在问跪地匍匐的侄儿窦婴。 而在听闻这一声极尽哀婉的呢喃之后,窦婴沉沉埋下的头颅,终是微不可见的抬起稍许。 “太皇太后,且听罪臣一言······” “若臣说完之后,太皇太后仍觉得我窦婴难堪重任,那窦婴此生,便再也不会朝长乐了······” 见窦婴还不赶忙道歉,反仍想要为自己辩解,纵是已经初具城府,刘胜也不由得眉头稍一皱; 思虑片刻,却又顺势推波助澜道:“魏其侯说的是啊······” “昨日,赵、王二人曾对孙儿说:魏其侯所图甚广,赵、王二人口愚,或许并没能将魏其侯的意图,正确的表达给孙儿听。” “过去这些年,魏其侯自闭于府门之内,思索多年,想来,也有了些收获。” “皇祖母不如······” 温声细语的劝说,终还是让窦太后下意识平静了些,只面上泪痕依旧,凄苦的点点头。 “说说吧······” “说说魏其侯,究竟要做些什么······” 总算等来窦太后松口,只见窦婴赶忙直起上半身; 不顾自己仍归于御榻旁,一副‘戴罪之臣’的架势,本满是愧疚的双眸,也瞬间带上了异样的光彩! “禀太皇太后。” “罪臣欲劝陛下所行之新政,主要有四个部分。” “其一曰:建元!” “——《春秋公羊传》有云:春秋王正月,大一统!” “陛下应该革新历法,以正月为一年的开端,并通过设立年号告诉天下人:陛下即位,汉家自此大有不同!” ··· “其二曰:除关!” “所谓除关,所除的,便是函谷关。” “——函谷关,是春秋战国之时,嬴秦为了阻挡关东列国的兵峰所立;” “如今大汉寰宇一统,关东宗亲诸侯谦恭,再于函谷关设立关禁,恐怕已经不合时宜了。” “反之,若解除函谷关的关禁,这必将可以让天下人知道:如今的汉家,风调雨顺,民生安泰······” ··· “其三曰:招贤。” “自有汉以来,长安朝堂便苦无能臣、干吏,自太祖高皇帝至今,历代先皇屡屡下令地方郡县,举荐饱学、多识之士,却收效甚微。” “若陛下借新政之名,再原木立信,必可将天下能人异士,都笼络于长安,为宗庙、社稷所用!” “而贤士层出,便是母庸置疑的盛世之兆······” ··· “其四······” “其四曰······” “曰:彻侯就国······” 最开始,窦婴说起自己的新政,本还带着满满的自信。 目光中的异样光彩,就好似窦婴只要把想法一五一十说出来,就必定能让窦太后惊为天人! 但随着窦婴一句句话道出口,窦太后的面容,却也一点点冷了下去; 而随着窦太后阴冷下去的面容,窦婴本还自信满满的面容、铿锵有力的音量,也愈发没了底气······ “传令下去;” “夺魏其侯宫籍。” “我,不想再听到这个人的声音了······” 极尽澹漠的一声轻语,只惹得殿内众人齐齐一愣,足足三五息,都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待刘胜率先从惊诧中缓过神,略带试探的轻唤一声‘皇祖母’,却见原本已经站起身,由贾太后搀扶着,想要往后殿方向走去的窦太后,只突然止住脚步。 缓缓回过神,用那摄人心魄的空洞双眸,最后看了窦婴一眼; 随后,便丢下一句宣告窦婴政治生命终结的审判。 “魏其侯,不可为相。” “桃侯刘舍,皇帝凑合着多用几年吧。” “等有了合适的继任者,再换不迟······” “——皇祖母······” “我乏了;” “乏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