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4章 朕,很冷静 (第2/3页)
坐回御榻之上,开始细细打量起殿内众人。 相较于十年前,太宗孝文皇帝驾崩、先帝刘启即皇帝位时的朝堂,如今的三公九卿,显然已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时的丞相申屠嘉,如今已是逝去的故安贞武侯;如今的右丞相,却是当时的少府卿刘舍。 当年的御史大夫陶青,则已是从丞相的位置上荣退,被刘胜恩准归乡,以颐养天年。 太尉周亚夫,如今更是白身——随着太子胜即皇帝位,周亚夫就连‘太子少保’的虚衔都没能保住。 说完三公,便该是九卿。 ——当年的九卿之首:内史晁错,如今已经从‘亚相’,即御史大夫的位置外放边关,为北军郡守,更才刚经历一场突如其来的恶战! 如果刘胜没有猜错,晁错此刻,便应该在宫门外等候刘胜的召见。 而内史的位置,如今坐着的是田叔。 ——当年的少府刘舍如今贵为右丞相,少府一职空闲至今,刘胜都没能找到太好的人选。 当年的廷尉张欧,已经被法家新贵赵禹所取代; 当年的太仆公孙混邪做了典客,也就是先帝改名后的大行,取而代之成为太仆的,则是曾经的奉常袁盎。 奉常一职,自被先帝安在了二世南皮侯窦彭祖的身上,便一直固若金汤的维序至今,刘胜也并没有换个奉常的念头。 宗正,则依旧延续‘楚元王家族世袭’的传统,由红侯刘富的儿子担任。 郎中令仍旧是先帝留下的周仁,刘胜暂时不能换,也暂时没找到合适的替代人选,只能以‘左丞相卫绾主禁中宿卫’为替代方案,好让周仁能专心忙绣衣卫,也就是特务头子的工作。 卫尉直不疑,也依旧和先帝年间一样——靠道德从郎官一步步马上九卿的位置,显然也没打算再往上挤挤,或是在九卿一级挪挪窝,仍旧是一副‘道德君子’的作态。 而今日,紧随刘胜来到未央宫的,便是以上这些人组成的朝堂班子。 ——三公一级,右丞相桃侯刘舍,左丞相建陵侯卫绾,御史大夫暂时闲置,太尉默认无限期闲置; 九卿一级,内史田叔,廷尉赵禹,太仆袁盎; 典客平曲侯公孙昆邪,卫尉塞侯直不疑,郎中令汝坟侯周仁; 奉常南皮侯窦彭祖,宗正宗室刘辟强,少府闲置。 掰着指头算,刚好十个人。 而在刘胜的‘提醒过后’,这十个人——这十个似有些讳莫如深、欲言又止的高官,终还是由廷尉赵禹站了出来······ “廷尉臣赵禹,禀奏陛下。” “陛下新元元年春,匈奴入边,北地、雁门、上、代四郡均为战火所波及,军、民死伤者甚多。” “虽陛下所遣御史、天使未归,然北地战事,朝堂亦大致有了论断:北地、雁门、上、代四郡戍边不力,守将玩忽职守,当以浮斩为准,又罪加一等。” “其中······” “其中,尤以北地守晁错渎职最甚、军民死伤最重······” ··· “臣受先孝景皇帝信重,任以为廷尉,主天下牢狱、刑罚;” “今有罪臣晁错当受惩处,然臣于此罪臣素有瓜葛,若臣论定其罪,恐天下人多以为臣徇私枉法。” “故此奏请陛下,以请陛下圣断······” 赵禹话音落下,殿内其余众人只各自心下一紧,试探着抬起头,各怀思绪的望向御榻上的刘胜。 ——赵禹,这可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来之前都说好了,不急着提匈奴人叩边的事的! 怎就······ “边墙战况,朕大体已有知晓。” “于北地之战事,还请诸公各抒己见。” 看出众人面上局促,刘胜却也不恼,只不咸不澹的道出一语,便自然地低下头,看向面前御桉上的军报。 正如刘胜方才所说:虽然过去这半个多月的时间,作为天子的刘胜并不在长安、并不在朝堂权利中心,但对于该关心的事,刘胜也完全没有置之不理。 就比如边墙发回的大致战况,刘胜便窝在上林苑的行宫,看了不下数十上百遍! 而真实的情况,也确实如赵禹方才所言:此战,遭受损失最大,同时也是被匈奴人虐的最惨的,便是晁错驻守的北地郡。 根据边墙发回的奏报,此次,匈奴几可谓倾巢南下,战斗编制足有二十个‘万骑’,兵力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