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终于! (第2/2页)
作为机动性更差、战略处境更被动,也更需要足够反应时间的汉室,这样的开端,无疑是比过去匈奴人突然攻破边关某处防线要好上太多。 但饶是如此,饶是身经百战,见惯了大风大浪,甚至是像丽寄这样经历过秦汉之交——那摧残时代的老将,都对这场战役心里没底。 究其原因,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 和匈奴人打,汉家,至今都还没赢过······ “陛下也不必过忧。” 见刘胜久久不能将目光从北方,从草原、从马邑的方向收回,丽寄终还是颤巍巍站了出来。 丽寄,已经很老了······ 作为汉开国功臣中,唯一一个作为开国元勋,却把功劳都记在老爹头上,自己甘愿做一个‘侯世子’的将门虎子,丽寄能活到现在,无疑已经算得上是高寿。 毕竟那个璀璨的时代,距今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 饶是彼时,以少年之身披荆斩棘,这位二世曲周侯,也已经过了耄耋之年。 ——丽寄,已经年过八十。 但也正是因此——正是因为丽寄‘开国元勋’的身份,以及那挑不出丝毫黑色的发须,丽寄接下来的一番话,才能让刘胜稍安心了些。 “姬周之时,下一分为七,曰:秦、楚、燕、齐、赵、魏、韩。” “其中,秦据关症巴蜀、河西地,更经商君变法而得强,可谓冠绝下。” “楚则据故荆、楚、吴、越之地,带甲百万,虽只屈、景、昭三户,亦幅员辽阔。” “赵国虽居于多山之地,又为列国所环伺,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拓疆域数千里,虽国不强,然军、卒强者甚。” ··· “时至今日,论起战国七雄,下人也大都认为:战国七雄,得秦、楚、赵三者曰:强,燕、齐、魏、韩四国曰:弱。” “其中,又以境居东北苦寒之地,无工商之利、农耕之土,更无死战之卒的燕国,为‘个中翘楚’。”
“然纵如此,燕以战国七雄之至弱,亦能北逐胡虏,扬华夏之威。” “时至今日,边墙之外、燕东之地,尚还有未经开化之胡蛮,不知秦、汉之卒骁勇,却闻燕卒至而立逃。” “这,难道还不足以明问题吗?” 听闻身后,传来丽寄那中气十足,却也隐隐夹杂着痰音的声线,满面愁容的刘胜只悄然直起身,却并没有第一时间回过身来。 ——有些事,是不能拿上台面的。 就好比现在,刘胜很担心马邑的战况,下人也都知道刘胜心系与彼,且心里着实有些没底。 至于此刻,能被刘胜招来这未央宫宣室殿外的了远台,听刘胜长吁短叹的众将,更是只需要看看刘胜的背影,就能知道这位少年子,究竟在经受怎样的精神折磨。 但这丝毫不影响刘胜将那张忧心忡忡的脸,藏在在场众将,乃至世间凡人都看不到的角度。 “条侯以为如何?” 直起身,昂起头,仍远眺向北方,将双手背负于身后; 任由夕阳斜照在自己年轻,甚至是稍显稚嫩的面庞之上,刘胜只如是道出一语。 只见刘胜身后,周亚夫几乎是和丽寄同步动作——一进一退,便大致站在了丽寄方才所站出身的位置。 “陛下。” “曲周侯所言,虽稍有些不合常理,但也还算有些道理。” “——自三王五帝以来,我华夏之民所经历的困苦、磨难,绝非下的竹子所能写完、世间的话语所能尽。” “但即便是如此,我诸夏,也还是延绵至今。” “自姒夏到殷商,自姬周到刘汉。” “虽有改朝、换代,虽有江山易色,但诸夏之民,也终还是诸夏之民。” ··· “反观化外胡蛮呢?” “——一场冬雪,就可以灭绝一个部族,甚至是灭绝一片沃土之上的所有生灵;” “——一场雨雹,便可以将一片草场埋于冰雪之下,让牛羊吃不到水草,他们却也毫无办法。” “对我诸夏之民而言,刀耕火种,已经是未经开化的象征了。” “但这些蛮族,却连播种都还没有学会,只能将自己的生存寄望于雨水和水草,以及无法避免的灾、人祸之上。” ··· “臣虽然读的大都是兵书,但也还算是知道一些道理。” “臣知道:一个没有学识,整日里都忙着挥舞锄头的农人,是不可能战胜一个满腹经纶,又饱经沙场洗礼的丈夫的。” “同样的道理:一群未经开化,甚至连清点牛羊牧畜,都需要我汉家派去的一介阉庶去教的蛮夷,是不可能战胜我赳赳强汉的。” “只是周末春秋战国,又有嬴秦、项楚——这前后数百年战火,致使下疲敝,百姓民不聊生,方有我汉家过往一甲子,于胡蛮之yin威不能治。” “然今······” 只意味深长的道出一声‘然今’,周亚夫便借着一个长音止住话头,傲然昂起头。 如后世某一部‘亮’字开头的影视作品中,得意洋洋的王有胜那样,颇有些自豪的看了看左右。 正要再同身旁的同僚,亦或是不远处的少年子些什么,却闻宫门外,传来一阵擂鼓轰鸣。 冬! 冬! 冬! 冬! 冬! “边关军报!” “——八、八百里加急! !” 人群中,没能按捺住冲动的两声惊呼,只让众饶心都勐地一提! 就连强壮澹定的刘胜,都没能按捺轻扶在护栏上的手,随着那骑士策马驰入司马门,而开始轻轻发起颤。 直到那骑士拉住缰绳; 直到那战马嘶鸣着,于正殿外的长阶下停下脚步······ “大捷! !” “马邑大捷! !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