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汾玉人_第十五章 复国 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复国 9 (第2/2页)

举火焚林,逼出介子推。

    先轸虽觉此举欠妥,却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法子,只好依计而行。

    士卒依令分成若干小队,于绵山东、南两面放火,留下西、北两面出口。

    借着东南风势,林火渐渐猛烈燃烧起来,不久,烟火、烟雾弥散整个山体,鸟雀走兽纷纷逃命不迭。文公及众人等在西、北各个出口,翘首以盼子推携其母出现的身影……

    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直至山木黑焦,再无力燃烧,火势才渐渐弱下去……

    此时,虽是白昼,天色却阴沉得可怕,铅色的乌云浓重密布,和风无序而急剧翻滚着,不久,小雨淅沥而下,火焰彻底熄灭,只留下令人窒息的烟火气味四处弥漫……

    文公和众臣死守在绵山出口,当地数千山民也纷纷赶来围观,却始终没见介子推和母亲避火而出的身影。

    大家的脸上写满忧虑和悲伤,任凭雨水打湿衣衫,也不肯放弃守候。文公的心情更是低落至极点。

    眼看山火彻底熄灭,众人内心的希望也最终泯灭成灰……

    文公突然变得焦躁不安,在地上不停来回踱步,反复问道:“怎么回事?怎么还不出来?你们不是说只要举火焚林,子推就会出来吗?啊?”

    贾陀道:“国主息怒,所有的士卒都已上山寻找,应该马上就能找到。”

    文公懊悔道:“寡人真傻!真傻!!竟然同意用这种愚蠢的办法!寡人真是昏了头!”此刻的文公如一头暴怒的狮子,忧愤交加在地上徘徊,他不敢想象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但一种不详的预感愈来愈强烈地袭上心头。他在心中不停地祈祷:“子推!你千万好好的,好好的!”

    “国主一一”突然,只见几个士卒气喘吁吁从一处山口跑下来,连滚带爬来到文公面前禀道:“国主,子推大人……找到了!”

    “在哪里?“文公忙问。

    “在……”士兵哽咽了,“子推他……他……”

    “你带路,寡人上去瞧!”

    “哎。”

    士卒将文公等人带上山,走了足有半个时辰,才来到发现子推的地方。

    先轸、贾陀预感不妙,大步流星走在最前头,然而,他俩只瞥了一眼发现子推的现场,便折回来伸手拦住文公,红着眼圈说道:“国主,子推已去,回去吧,别看了!”几名士卒也转身连成人墙,挡住文公去路。

    “起开!”文公推了几把,才把先轸和贾陀推开,喝退士卒,疾步走到前头……

    大家赶紧跟过去,只见在一极处其隐秘的山坳里,一颗烧焦的柳树下,两具焦黑的人形尸骨相依相偎坐着紧靠在一起,其情景令人触目惊心、惨不忍睹。

    “不一一”文公见状惨叫一声,向后一仰,就要跌倒,先轸、贾陀赶忙扶住。文公失声叫道:“这不是子推!这不是子推!这……会不会弄错了?”

    见众人摇头,文公翻身跪到尸骨面前,失声痛哭:“子推啊……子推!你怎么能这么狠心呐……寡人错了!寡人不该啊!寡人不该逼你啊!应该成全你的孝心!子推啊……寡人错了!是寡人逼死了你们母子啊……”

    先轸、贾陀、魏犨等随从、士卒,及围观山民纷纷跪倒,无不掩面涕泣……

    雨势渐大,和着众人的哀泣在霾雾中弥漫开去……

    日月藏辉。

    万物黯然。

    山川共悯。

    人天同悲。

    文公大哭一场后,拟召曰:

    介子推,晋国贤士,为人忠义耿介、襟怀磊落、千仞无枝、正视绳行,从亡有割股奉君之功,宁退隐濭死而不居功言禄。今介子推长眠绵山,当厚葬于绵山沃土,立祠祀之。环山之境,皆作祠田,由当地山民掌其岁祀。从今改绵山为介山,以志寡人之过!

    (后世于介山立县,谓之介休,言介子推休息于此。焚林之日,乃清明节气前夕,晋国百姓思慕子推,因其死于火,固不忍举火,为之冷食,延为寒食节。每到寒食节,家家插柳于门,以招子推之魂,或设野祭,焚纸钱,皆为缅怀晋国贤士一一介子推。)

    文公命人安葬遗体,有人发现介子推背靠柳树树洞,洞里有一物。掏出一看,原来是一片衣襟,上面留有子推血诗,大意为:

    “割rou奉君尽丹心,但愿国主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国主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文公看了,不觉泪目。命人将一段未烧焦的柳木砍下,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与五壮带回的流亡时用过的坏笾残豆、敝席破帷一起,陈列于自省室,常常望木屐而叹:“悲哉,足下!”

    (此后,“足下”成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