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章 明天,尽情期待  (第1/2页)
    一个小时后。    陈易给航模加好煤油跟液氧,开着车拉到海边的一处公园。    把无人机搬下来,设置好地面天线,打开遥控器开始进行航电信号的调试。    “高度测量没问题,机壳的温度感应模块正常,燃料续航计算正常,速度距离调试正常,导航功能正常,机身姿态感应正常,前后摄像头正常......”    相比较简单只有一个调速开关的涵道航模,涡喷航模的航电系统无疑更加的复杂。    因为缺少地面雷达,高度的测量只能借助高度计的气压和温度测定。    航模在天空飞行时的速度和距离,还有导航的调试,这也跟地面主要借助基站三角定位的导航不一样,需要依赖北斗定位进行测算导航。    前后忙活了四十多分钟。    夜幕已经降临,航模全部的功能调试完成,同时完成无人机试飞的报备,    陈易架设好遥控的信号天线,坐到电脑面前,左手放在油门杆,右手握着cao纵杆......    嘀!一声长鸣。    航电系统启动。    引擎点火。    轰!    湛蓝色的尾焰,在航模无人机的引擎喷口喷出。    陈易松开刹车制动,打开节流阀,强大的引擎推力,推动着航模无人机直接窜了出去。    长达半米多的尾焰,在夜幕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圈连着一圈的马赫环。    “起飞!”    陈易一拉cao控杆。    咻地一下,无人机在半空来了个大仰角拉升,宛如一枚垂直的火箭,猛地冲向天空。    “拉升高度,往海洋飞,再试验一下最高速度和最高升限高度。”    陈易cao控着无人机,快速地爬升到500米的高空,然后调转方向,飞向了海洋。    在他旁边的电脑,花了陈易不少钱购买定制的航电软件,正在持续不断发出嘀嘀嘀代表通信正常的声音。    软件的右边,显示出无人机的速度,燃油续航,高度,经纬度,方位,加速度等各种参数。    正中央的界面,划分四块。    上面的两块区域,分别显示了无人机摄像头的前后视角。    下面两块,一个是动态的地图定位,一个是线条构成的3D模型,在实时模拟现实无人机的机身姿态。    很快,无人机就进入海洋10公里,彻底远离人员的活动区域。    陈易看了一下地图定位,拉动cao纵杆,提高节流阀和油门的输出,整個无人机开始笔直地爬升。    黑夜之中,海洋的方向似乎有星星闪烁了一下。    旁边电脑的监控画面,实时模拟的机身姿态已经笔直向上.    无人机前面摄像头的第一视角,这也开始慢慢地出现繁星点点。    整个飞机,正在逐星而去!    “1600米......2000米......3000米......5000......”    陈易保持着无人机的爬升状态,注意力却放在旁边的电脑监控画面,死死看着上面显示的无人机高度参数。    “7900米......速度破音障了!速度512米每秒,机身正在抖动!”    这时,透过摄像头视角的晃动,陈易判断出机身已经在晃动。    实时模拟的3D模型,发动机的喷口这也因为超音速把直径扩到了最大。    旁边的温度参数也正在飙升,代表无人机即将进入因为超高速度,空气和机身摩擦导致的热障。    陈易控制着动力输出,确保晃动的无人机不会进一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