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世人不易 (第1/2页)
又一份进奏院邸报送达夔州(今重庆),一句轻描淡写的晋封诏令徜徉其中。 丁谓长久以来的疑惑终于有了答案,从而陷入两难。 荐才之举,既是臣子本分,也是士人节cao所在,若能顺势拍一拍某人马屁,再好不过。 但拍某人马屁同时,会踢在另一虎臀上,又另当别论。 丁谓越发看重刘纬,却也不愿越雷池半步。 焦守节同样恍然大悟,还皮里阳秋的赞道:“博士大才,他日高升,莫要忘了这些同甘共苦的同僚。” 丁谓脸上云淡风轻,心中腹诽不已:“哪会这么巧?只是像而已,有本事你上,许州焦家可是比我们南人还不受待见。” 谁都没把话挑明,毕竟阿谀奉承事是人臣大忌。 两人也已无暇分心,峡路民怨沸腾,处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屡见不鲜,地方官吏无为且苛刻。 归纳起来就是“官逼民反”四字。 不到三百人的使团,已损二十余人,像是行走在刀山火海上,日夜心惊胆战。 靠近荆湖路的峡路都这样危机四伏,更加偏远的西川路又是怎样一副光景? 于是,两人联名上奏,实述峡路惨状,纸面虽无主观意见,阅后却能得出“蜀地必乱”的结论。 同是冬至,夔州愁云惨淡,夷陵安静祥和。 戴家午宴未时初才开,大半佳肴与刘纬无缘。 厨娘用芝麻油精心调制出六碟素菜,另有两份素馄饨,细微之处,尽显用心。 刘纬严守孝制,以素馄饨填饱肚子。 哄刘娇吃饭时,却是鱼、rou不忌。 戴国贞暗暗点头。 七岁未满,既守礼,又知变通,不是神童还能是什么? 戴朝宗吃得满脸油光,数度无视那道怒其不争的眼神。 宴后,戴国贞携刘纬至书房茶叙,又一次把戴朝宗关在门外。 话题围绕王氏产后事宜、新生儿哺育展开。 问者有意,答者用心。 戴国贞越听越有道理,索性取出笔墨,边问边记。 事关妇幼平安,刘纬有问必答,言无不尽,还会简单扼要的道明缘由,甚至做些小实验例证。 戴国贞越加慎重,直到刘娇闹着要回家时,才依依不舍的抱着一沓白纸长叹:“此册值万金,可传家,亦可传世。” 刘纬谦让道:“大多数条例世人均已知晓,各有长短、看重,家父只是做了归纳。人信,固幸。活人无数,更幸。” 戴国贞笑道:“我心里有数,就这样扔给世人拜读,不会引起重视,与其求人知,不如让人求知。” 这一谈,直至黄昏。 上有夕阳,下有晨雪,另有袅袅炊烟催生出满城烟火气,仿佛置身天上人间。 戴国贞坚持送兄妹俩回试场,转迁在即,儿女双全,意气风发之余,抛弃平素威严中正,人来疯似的让刘纬为双生子取小名。 刘纬总算明白戴朝宗的不着调是从哪来的了,这不明摆着吗?实乃一脉相承。 刘纬不肯,也不敢。 人贵在自知之明,进退有据。 戴国贞怀抱刘娇转身欲走,“先请娇娇这小可人去陪叔母,等纬哥儿想好名字再送回来。” 刘娇吓的哇哇大叫,紧紧揪着戴国贞胡子不放。 刘纬立刻服软,福灵心至道:“两位meimei出生,日月摇光,群星璀璨,叔父觉得摇光、璀璨如何?” “好!”戴国贞用胡子扎了扎刘娇额头,轻轻放下,一锤定音,“就叫摇光、璀璨。” 刘娇连忙扑林刘纬怀里,瘪嘴央求:“朵朵……娇娇也要。” 戴国贞从未觉得生活这般称心如意过,大笑两声,扬长而去。 戴朝宗小跑着跟在后面,忽又回头吼道:“也帮我取个小名,朝宗、朝宗……这名字听上去很像磕头虫……” “孽畜!”戴国贞扬手拍向戴朝宗后脑勺,想起刘纬说会把脑子拍坏,又换脚踹臀,横眉怒目道,“要不要换个爹?” 戴朝宗一阵风似的冲向远方,倒打一耙:“娘要是给我添两个弟弟,爹会送我回乡下孝敬祖父吗?” 戴国贞不禁莞尔,畅享天伦时,心中起伏不断:“这孩子还有多少存货,谓之兄在意的又是什么?太过神异则为妖?” 刘纬目送戴国贞父子消失在视线尽头。 肖小七夫妇则在一旁不住嘴的感恩父母官,从来没想过,刘纬能和生孩子扯在一起。 “娇娇,明天去看爹爹娘亲,好不好?” 生儿方知父母恩,亲眼目睹更是感慨万千。 这一夜,刘纬时而沉睡,时而清醒,念亲恩,想未来。 纵然心中有谋略无数,却不是细胳膊细腿能承受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