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大争之世 (十) (第1/2页)
大庆殿的争论直至黄昏,仅达成一点共识:薛奎出知交州。 所谓云南。 太过陌生,太过遥远。 丁谓以下倒是对前唐鲜于仲通二十万大军没于南诏记忆犹新。 最近一次纷争发生在景德四年,益州犍为县山民因伐木开道,与云南蛮相杀。 任中正当时知益州,奏其为蜀西门户,请置戍兵三百。 却为赵恒所拒,并禁缘边山民伐木开道。 如今的大理国曾在赵光义当政时期乞请内附,遂封其主为“云南八国都王”,但其从不朝贡。 包括丁谓在内,均认为师出无名,而且无利可图,谁知道主帅拥重兵在外会发生什么事?周文质都快封无可封了,拿什么去安抚? 刘纬语惊四座:“封王!” 赵祯噌的一下站了起来。 丁谓大怒:“你是嫌天下不够乱?两浙、江南、开封、河南之外,缺民垦荒,而非无用之地。河北、安南相距万里,首尾如何呼应?京畿空虚,地方坐大?” 刘纬道:“党项、交州之役,均在一年之内告捷,并逐步回撤,光复云南不会超过两年。” 丁谓道:“大军来去不也得两年?你就不问问北朝齐天太后能不能再撑四年?契丹主腾出手愿不愿意忍气吞声?” 刘纬道:“女子为母则刚,丁相不要小看齐天太后护犊之心,她会无所不用其极。 蓝继宗自后殿匆匆出,先在赵祯耳边细语,后又传宣:“太后已在后阁升座,请侍中、楚国公入内觐见。” 人人泪目。 晏殊差点哭出声,他年前刚拜参知政事,也被划为铁杆后党,本已做好出外准备。 …… 刘娥的气色竟比抱病之前还要红润几分,怀抱狸猫端坐,安静而又慈祥。 赵祯毕恭毕敬的道明大庆殿争端,并流露出反对倾向。 刘娥不为所动,淡淡的道:“嘉瑞说说备选。” 刘纬道:“臣有三套方案应对当前困局,京畿禁军南下是先决条件。” 刘娥若有所思:“契丹二后之争愈演愈烈?” 刘纬道:“我京畿禁军不南下,契丹两位太后会彼此迁就。反之,一山难容二虎。最大的变数应在耶律宗真身上,年轻气盛,行事不可预测。” 赵祯脸红心热。 丁谓道:“京畿禁军经海路南下交州就粮,损耗在朝廷承受范围之内。若经陆路返回,最少减员两成。即便契丹有变,又能如何?” 刘纬斩钉截铁的道:“先帝誓言在先,下官从无用兵契丹之想。” 丁谓两眼一眯:“高丽?” 刘娥瞥了赵祯一眼,似乎在问:我儿可有此等觉悟? 赵祯恨不得找块地缝钻进去。 刘纬点头:“哪一次中原内乱,高丽不是上下其手?何况北朝圣宗伐高丽十年,仇深似海!” 丁谓脸色难看:“然后呢?” 刘纬道:“侍中说的对,如今中国缺人不缺地。就算摊丁入亩之制全面成行,丁口过亿也是三十年之后的事。陛下聪慧,自有万全之法。” 刘娥冷笑:“契丹、高丽还能再战十年?” 刘纬道:“交州禁军可以回师海州,也可以在高丽逼近契丹腹地时,直击熊津江。” 丁谓不以为然:“高丽有这个能力?” 刘纬道:“契丹内乱,再加上女真、渤海,也就差不多了。” 刘娥沉吟许久,道:“京畿禁军尽赴交州不可取。” 刘纬道:“半下交州,半赴澶州疏浚黄河。” 刘娥动怒:“海州段运河不是已经贯通?近来屡见成效,怎能没完没了的折腾?民脂民膏不是这样用的!” 刘纬语出惊人:“澶州东段黄河长达千里,两岸尽为膏腴之地。但自东汉王晋治河以来,所积泥沙不断抬高河床,唐末五代又疏于管理,渐与地面持平,仅靠堤防维系。运河、泗水不足以承担百年一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