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日军武器资料(二) (第5/5页)
炮重量:5194kg 对地射程:16900m 对空射程:— 对空射高:10500m 用于野战防空,要地防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这种高射炮对大多数型号的美军重轰炸机仍有一定威胁。此外,日军1941年制造的100式100吨重战车也是选用大正14年式105mm高射炮作为主炮,称做14年式105mm战车炮,此炮用于反战车那还是非常有威力的,足以击毁盟军的重型坦克。 88式75mm高射炮 服役年代:1927—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度:3312mm 俯仰角度:0to 85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重量:6.54kg 弹丸初速:720m/sec 全炮重量:2450kg 对地射程:14800m 对空射程:12100m 对空射高:9100m 用于野战防空,要地防空,是日本陆军战争期间主力75mm高射炮,服役时是当时世界性能最好的75mm高射炮之一,但战争爆发时防空性能已显落后,对付高速飞机很吃力,也无法有效攻击高空轰炸机,战场上也可当作压制火炮使用,战争末期除了防空以外最重要的任务实际是充当反战车火炮,战争末期的4式中战车就拟采用88式75mm高射炮作为主炮,称做4式战车炮,可以在1000米距离轻松贯穿美军m4中型坦克的炮塔护盾,不过4式中战车最后装的是威力更大的4式75mm高射炮,被称做5式75mm战车炮。 99式88mm高射炮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径:88mm 炮管长度:3959mm 俯仰角度:-11to 85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重量:9kg 弹丸初速:800m/sec 全炮重量:6500kg 对地射程:15700m 对空射程:— 对空射高:10420m 用于野战防空,要地防空,是日本陆军根据在中国缴获的德国海军型l44身管88mm高射炮制造,性能比原炮有所提高,但比德国陆军l56身管的88mm高射炮仍有一定威力差距,战争末期还准备装在5式中战车上,称做5式88mm战车炮,不过最后日军选用了穿甲威力基本相同,但精度更好的4式75mm高射炮作为4式与5式中战车的主炮。 3式120mm高射炮 服役年代:1943—1945 口径:120mm 炮管长度:6710mm 俯仰角度:8to 90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重量:23.4kg 弹丸初速:853m/sec 全炮重量:19808kg 对地射程:— 对空射程:— 对空射高:14000m 用于要地防空,精度高,威力大,射程远,是战争期间日本陆军能够对抗b29高空轰炸的主力高射炮,全部部署于本土地区,但数量实在太少,全国总共只有120门,因此战果有限。 4式75mm高射炮 服役年代:1944—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度:4230mm 俯仰角度:0to 85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重量:6.25kg 弹丸初速:860m/sec 全炮重量:5850kg 对地射程:17600m 对空射程:15000m 对空射高:11000m 用于野战防空,要地防空,是日本陆军战争期间最先进的75mm高射炮,也是当时世界性能最好的75mm高射炮之一,精度,射程,威力,反应速度都属世界一流水准,但出现的太晚,战时部署数量不大,全部部署于本土地区,在战争末期是日本重点生产的高射炮。 战争末期日军的4式中战车与5式中战车最后都是采用4式75mm高射炮作为主炮,这种炮威力极大,有能力正面击毁盟军重型坦克,被称做5式75mm战车炮 5式150mm高射炮 服役年代: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度:9000mm 俯仰角度:0to 85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重量:80kg 弹丸初速:1000m/sec 全炮重量:50000kg 对地射程:— 对空射程:26000m 对空射高:>19000m 用于要地防空,是战争期间日本陆军制造的超级高射炮,威力巨大,有自动装弹机,射速高,精度高,是全球威力最强大的超级远程高射炮,此炮发射的弹丸重量之大初速之高难以置信,用于攻击高空的b29有特效,但战争结束前仅制造出了2门,全部部署在东京外围一处高射炮阵地上,战争期间一共只发射了几十发炮弹,绝大部分是用于靶场试验,只有1发炮弹是对敌开火,1弹击伤9800米高度飞行的b29轰炸机3架! 但这种高炮是炮垒安置,难以机动,美军b29机群自从挨了那1弹后,轰炸东京就再没有经过部署5式150mm高射炮的区域,因此5式150mm高射炮并没有起到防卫东京不被b29轰炸的作用,根本原因是数量太少,不能环绕东京部署,否则b29根本无法对东京地区进行轰炸。 大正十年掷弹筒口径50毫米,重量很轻只有2.6公斤,射程为175米。它的设计目的主要是日本军方希望能够弥补中型迫击炮和单兵手榴弹之间的火力空档,同时能够大大增强步兵班的火力。大正十年式掷弹筒在日军服役长达25年,直到日军二战战败为之。 但是大正十年式自身性能不佳,它的射程太短,这让士兵无法在较为安全的距离使用它,另外它的精度也不佳,这使得它很快就被后来**式掷弹筒所取代。 **式掷弹筒是大正十年的改进型,口径也是50毫米,全炮长413毫米,炮筒身长260毫米,全炮重2.7公斤,炮筒重1.6公斤,炮筒脚长170毫米,炮筒板重1.1公斤,脚板高60毫米,脚板宽67毫米,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 左为大正十年式,右为**式 东北军奉天兵工厂,堪称当时中国最先进和规模最大的兵工企业。这一工厂的建立,凝聚了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人的心血。1922年4月,张作霖在直奉大战中败北,痛定思痛,决心大办兵工企业,改善部队装备。张作霖接受张学良的建议,将原奉天军械厂改为东三省兵工厂。在沈阳市大东边门外重新规划,设立枪,炮弹,炮等三厂,由丹麦商家文德公司承建,并派技师克力敦尔弥驻厂指导安装,于库房西侧,修筑站台,铺设铁轨,火车可直通厂内。此后,1926年至1928年再次扩充,增建枪厂及轻机枪厂,有机器8千余部。由于其几任督办杨宇霆,韩麟春,藏式毅等均用人得当,该厂发展很快,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之兵工厂***事变前已经能够量产17式65轻机枪,13式79重机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