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出征前夕(求订阅) (第2/2页)
起,可也很能打。 可令人叹息的是,作为手下败将的廉颇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反而作为胜利者的王纥,无法成为四大名将。 在上课之余,蒙骜和王龁两位老将带着他进入蓝田大营当中,开始巡视大军。 太子又名为储君,副君,已经开始接触一些权力。 蒙骜介绍道:“公子政,蓝田大营有三十万大军,军士时常cao练,战斗力虽不如宫卫,可也颇为强大。没有大王旨意,没有丞相授权,没有亲近的将领,很难调动大营的军队。” 王龁也道:“大秦的强横,就强横在秦军耐苦战。只可惜,在邯郸之战,秦军折损严重!” 赵政问道:“平时大军如何cao练?” 蒙骜道:“公子稍候便可见识一二!” 着看向王龁。 王龁点头,稍候离去。 战车在前进,到了高台之上。 高台,大约是三丈高,站立在上面视野颇为清晰。 蒙骜道:“公子,王龁将演cao,演示我秦军如何作战。这次出动三万饶方阵。” 赵政居高临下,立刻看到王龁手中挥动令旗,指挥三万大军开始演cao。 三万大军在演练,首先是站立,蹲下举着武器迈步行走,阵型的变化,方阵化为圆阵,圆阵化为雁行阵,化为疏阵。每个大阵之间,又是分为若干个阵,阵大约是千人为单位,千人又是分为若干的队形。 阙张弩,在前方射击。 战车在冲击敌人,步兵在跟进, 骑兵在两翼进行迂回攻击。 诸多的兵种配合在一起,进行演练。 好看吗? 真的不好看? 军阵的布置复杂吗? 也不复杂,只是简单的前进,后退,阵型变化而已。 可简单的东西,放大到三万饶军队,放大到三十万军队,就是极为复杂的工程。 保证在运转过程当中,不出现丝毫的纰漏,本身就是了不起。 蒙骜问道:“公子,我秦军,雄壮否?”
赵政点头道:“雄壮!” 蒙骜问道:“赵军,与秦军相较如何?” 赵政沉默了。 回想着邯郸城,十万赵军大演练的场景,赵政开口道:“赵军军纪,士气,士卒战斗力,军阵演练等,皆是不逊色于秦军。秦军强在军功受爵,平民皆是踊跃参军,作战凶猛。至于赵军的缺点,在于苦战之下,平民皆是厌战。” “秦军也是如此,若是厌战不已。” 蒙骜点头道:“赵军,秦国之大担” 又是讲解派兵布阵,军阵的布置,转化等等。 赵政也是询问着。 蒙骜兴致勃勃的解答着。 春秋时代,时常是太子坐镇在国都,用来监国,君王率领兵马出征;或是君王坐镇国都,太子率兵出征,与敌国交战的场景。 就是战国初期,魏国太子为监军,庞涓为大将军时常出征。 在赵国,赵武灵王时常亲自率军与娄烦国,中山国交战,公子章也是经常拿着武器,前去砍人。 就在秦武王为太子的时刻,也是跟随着司马错,出征巴蜀,也是在军中打仗。 可是到了后来,君王也好,太子也好,很少出现在军郑 秦昭王多数时刻坐镇咸阳城,并未有出征打仗的经历。 即便长平之战最为激烈的时刻,秦昭王也未亲自前往前线,或是派太子前去当监君,因为前方太危险了,刀枪无眼,太子也可能被射杀;在长平之战最为激烈的时刻,赵王也未前往长平,与前线的士兵在一起。 若是没有意外,赵政也只能呆在宫中,或是在咸阳附近,至于如祖先率兵出征,或是到前线打仗,就连当监军前去混资历也不可能。 人心不服,才需要资历。 可他是太子,有着嬴姓赵氏的血脉,根本不需要混资历,也是众人臣服。 白起已经死去,可大秦名将辈出,大秦不缺少名将,也不需要他前去战场厮杀。 或者,真的需要他到了战场厮杀的时刻,往往是大秦国灭的时刻,敌人杀到咸阳的时刻。 他为太子,不需要亲自带兵大战,可基本的战略修养,战术修养,对于秦军的军制,军法特点,排兵布阵等等,也要熟悉一二。 这次,蒙骜和王龁带着赵政,到蓝田大营,就是让他熟悉着大秦将士,熟悉着秦军的种种。 赵政也住在军营当中,向着两位老将军询问。 老将军也指点着,不吝啬自己的经验,对于兵法的种种皆是倾囊相授。 …… 早上的时刻,蒙骜早早起来,开始挖着锅灶。 赵政也是上前,帮助处理。 只是比起这位老将军,却是差了很多。 赵政问道:“秦军,可是要出征?” 蒙骜点头道:“大军快要出征,要攻打东周国,出动十万秦军。沿路上,还需要三万大军护送粮草,粮草要依托黄河进行运输!” 着,开始拿着树枝在地上书写,着这次进攻的战略。 赵政仔细的倾听着。 打仗最先考虑的,从来不是如何击败敌人,而是在如何运输粮食方便,可节省人力,节省粮食损耗。 就好似长平之战,看似秦国要远途作战,作战距离较远,可秦军靠着水运,路途上粮食损耗反而;可赵军却是要陆路运输,又是要翻阅太行山,反而路程较为漫长,路上损耗的粮食家较多。 这次出征东周国,也率先考虑粮草运输。 蒙骜道:“东周国较为弱,大王打算让吕不韦为将军,我为副将军出征,十月出征,最好在十二月时刻归来。作战时间,控制在三个月。冬作战的时刻,气颇为寒冷,又是需要打柴火,损耗更为巨大。” “所幸,公子开凿的煤矿,体积,热量大,只是一块就能煮熟饭。比起打木材,更加省时省力。” …… pS:更新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