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_第154章不以尧兴,不为桀亡(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4章不以尧兴,不为桀亡(求订阅) (第2/2页)

r>
    赵政道:“我成为秦王已有半年之久,倒是有一些心得体会。我是高高在上的秦王,我大权在握,权力巨大,想要杀谁就是杀死,想要让谁富贵谁就能变得富贵,我想要睡那个美人,必然有人送上。甚至不等我开口,就是主动送上!”

    “我大权在握,可以杀死任意一个官员,可下面的官员依旧阴奉阳违,贪婪无度,而且比这更为糟糕的是……一蟹不如一蟹。杀死一个官员不难,可谁能保证新上任的官员比这个更强……很多时刻,只会更差!”

    “我心有疑惑,求仲父教我!”

    在官场当中存在悖论,越是反腐,腐败越是厉害。

    比如朱元璋。

    干掉某个贪官后,新上任的官员难道不贪污吗,也贪污,反而堕落的更快,出手更加变本加厉。

    很多时刻,民众会怀念上一个贪官,至少那个贪官贪墨不少,可也干了不少的好事情,懂得适可而止,不会竭泽而渔;可新上任的官员,贪墨不少,可不干事,还盘剥更为厉害。

    难道就不处理贪官吗?

    也要处理。

    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若是不清理,会污染一大片。

    故而为君之道,不能如朱元璋那样频繁的杀贪官,这样会出现一蟹不如一蟹;也不能大宋某些君王,纵容官员贪污,这样会污染一大片,五蠹入侵,国将不国。

    关键,在于控制节奏。

    只是节奏如何,却是不好把控。

    而且,赵政发现一个悲赡结论,他是君王,他大权在握,想要杀死就是杀谁,想要提拔谁就是提拔谁,可下面官吏运行的潜规则,却是依旧我行我素,并不会因为某位君王的上任而有所改变。

    正所谓,不以尧兴,不为桀亡。

    吕不韦叹息道:“臣不知!可能这是到了衰世吧!”

    赵政微微茫然:“末世,这是衰世法?”

    吕不韦道:“臣在邯郸的时刻,曾经询问荀子治国之道。荀子,上古时代的百姓,崇尚德行,于是诞生尧舜禹那样的君王;中古时代的百姓,崇尚智慧,于是齐桓晋文那样的君王,他们品德算不上高尚,却是合乎道义,尚且可以;可到帘今的时代,崇尚利益,世人皆是围绕利益而行,摒弃德行,摒弃圣王教化,只能用严酷刑罚,重赏重罚,驱赶着民众,秦国因此变得强大!”

    “荀子也是感叹礼乐之衰败,提出性恶论之。这只是衰世之政!等到大王平定下,扫灭六国,下归一的时刻,以商汤之法治国,以武王之法治国,大秦必然恢复上古之盛世!”

    赵政道:“希望,诚如君言!”

    交谈许久后,吕不韦离去了。

    赵政心中微微叹息。

    仲父呀,仲父,写什么吕氏春秋,多而无用。

    还是去测绘地图吧!

    你的门客众多,那就去测量地图。

    没有必要瞎比比,然后写成吕氏春秋。

    ……

    “臣有罪!”

    邯郸城当中,廉颇在请罪。

    昔日的时刻,救援晋阳失败,丢了三十五个城池。

    可趁着秦王政登基,秦国不稳,晋阳叛乱。

    又是前去救援晋阳,还是失败了。

    赵王上前,扶起廉颇道:“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将军莫要悲伤。”

    廉颇道:“是臣无能!”

    赵王叹息道:“不是将军无能,而是大秦太强大了!本以为河外之战,秦国折损十万之多,可谓是兵力空虚,会陷入虚弱当中,谁曾想秦国依旧是这样强大。力不如人,如之奈何!”

    时代在变化,曾经的时刻,靠着将领的才能,靠着高超的指挥技巧,还能击败敌人。

    名将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可到了现在,名将的作用却是在不断下降。

    双方不再只是短期的交锋,不只是将领的交锋,更多是两口人口,器械,粮草等综合国力的较量。

    秦国太强大了!

    即便三流的的将领指挥秦军,也能击败赵国一流的名将。

    廉颇叹息着,没有回答什么。

    输掉就是输掉,寻找再多的借口也是输掉。

    赵王道:“我欲让你伐魏?”

    “伐魏!”

    廉颇道:“河外之战的时刻,魏国是我赵国的盟友,岂能进攻魏国;公子无忌救援赵国,破秦军在邯郸城,保存赵国社稷,有恩于赵国,岂能行无义之事,况且,魏国与赵国大战,不论胜败皆是输家,唯有秦国是赢家!”

    赵王笑道:“救援邯郸,有功的是公子无忌,而不是魏国,我赵国欠着公子无忌的恩情,而不是欠着魏国的恩情。河外之战,我赵国救援魏国,已经偿还魏国恩情,不欠魏国什么!”

    “当然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赵国败了,丢了晋阳三十五城,赵国四层的领土丢失,大约是两层的人口丢失……若是不与魏国开战,提升军中士气,赵军还有战斗力吗?”

    打仗,需要士气。

    军队,更是需要士气!

    提升军队士气,最好的办法就是打胜仗。

    打不过秦国,那就打魏国,用来提升军队士气。

    至于魏国与赵国大战,不论胜败皆是输家,唯有秦国是赢家……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晋阳的丢失,让他的威望大跌,赵王的位置不稳,国内动荡不安。

    赵国风雨飘零起来。

    急需要对外战争,急需要取得大胜利,缓解民众心中的焦虑不安,缓解晋阳丢失后带来的隐患,这一战不得不打。

    胜利多少,攻占多少城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展现赵国的强大。

    赵国,依旧是下第二强国。

    打秦国,没有赢过;可打其他国家,没有输过。

    廉颇听着,道:“臣明白!”

    很快,廉颇开始出兵,进攻着魏国,魏国大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