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_第159章七窍开,混沌死(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9章七窍开,混沌死(求订阅) (第1/2页)

    第160章七窍开,混沌死

    看着地图,赵政沉默了。

    修建这样的大渠花费十年之久,却只能用一百多年,就要重新开凿,或是修建辅助渠道,可这样缝缝补补,最多坚持千年时间。

    赵政笑了:“值得!”

    必须要修建,修建之后不仅可增加灌溉面积,增加关中北部粮食产量。

    在农业的角度上,这是值得的。

    从另一个好处,可牵制秦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秦国花费大量的人力,修建郑国渠,这样军力上必然又所不足,出征六国的力度会下降很多……这样也可牵制吕不韦。

    修建郑国渠,就是为了牵制吕不韦。

    没有郑国渠,秦国能灭六国吗?

    也可以灭六国。

    按照吕不韦的战略部署,打仗节奏,最多十年就可灭掉韩魏赵三个国家,威震下,建立赫赫威名,到了那个时刻,吕不韦携带灭国之功归来,威望之高将超越他这个秦王。

    那时,一些儒生上前,要他禅让给吕不韦。

    他禅让还是不禅让!

    那时,吕不韦的门客直接来一个黄袍加身,那时该如何?

    当某人代表一群人利益的时刻,很多时刻身不由己,自己已经无法决定某些事情了。

    吕不韦可能忠心耿耿,可能只是想要当周公旦,可当一大群人逼着他当秦王的时刻,他能决绝吗?

    还真的不能!

    赵政相信,当初王莽谦逊有礼,对待君王和善,对待臣子和善等等,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他的本心就是这样。只是当着一群人逼着他要当皇帝,他也只能接受。

    故而,要压制吕不韦的战略节奏。

    至少,在他冠礼之前,吕不韦不能有灭国之功。

    所谓的灭国之功,也只能是在秦王政的领导下,最后完成;而不是在仲父吕不韦的领导下,开始完成。

    这个节奏不能乱!

    本来赵政还在发愁,想着如何压制吕不韦,压制他攻击六国的节奏,可现在郑国入秦国,提出修建郑国渠的计划,一切变得合情合理了!

    修建十年,时间长一点正好,十年后,他正好冠礼,执掌大权。

    花费秦国人力物力财力巨大,最好不过了,

    这样秦国无力东出,灭国之功也不会落在吕不韦身上,可压制其威望。

    郑国的出现,尤其是郑国渠的修建,可谓是神助攻。

    完美的帮助他,压制了吕不韦。

    赵政又可安心的发育,安心的当秦王。

    而且,修建郑国渠利国利民,这与吕不韦的政策恰好符合。

    吕不韦找不到拒绝的借口,甚至乐意为之。

    想着吕不韦,直接将郑国推荐给他,用来修建水渠,增加秦国粮食产量,这是吕不韦第一件想到的事情;可他看着到国渠,想到的,不是郑国渠能给大秦带来多少好处,可灌溉多少亩耕地,而是郑国渠可拖延秦国东出,可压制吕不韦的强势。

    赵政就是有心惭愧。

    他的心是黑的。

    ……

    “恭喜君子,爵位为公乘,大王赏赐五万钱,黄金五十两,布匹三百……”

    次日,秦王的赏赐来了。

    郑国听着赏赐,神情在变化,微微有些激动。

    在秦国,打仗可获得爵位,还有告jianian,政绩等也可获得爵位。

    秦国军功制度当中,公士、上造、簪袅、不更,这是属于士爵位;

    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这是属于大夫爵位。

    公乘,为第八级,可谓是位高权重。

    当年的时刻,王陵代替白起出征邯郸城,爵位也仅仅是第九级,五大夫;王龁率领大军,与廉颇在长平对峙,爵位也仅仅是第十级,左庶长。

    而他只是刚刚入秦,没有立下一丝功劳,只是向秦王了修建河渠,就是成为第八级公乘,这样的赏赐有些沉重。

    想着韩王对他的嘱托,又是心思平静下来。

    “只是秦王不好糊弄!”

    郑国思索着,神情在闪动。

    作为间谍,尤其是河工上的间谍,他明白很多事情可以做,很多事情不可以做。

    河渠贯通的时刻,必然会引水而下,不会出现河流通了,却是无法引用而来。

    具体的工程建设上,问题不大。

    可在具体的营造上,却是多有猫腻。

    在河流的修建上,若是采取分段施工,各自修建一段距离,然后串联起来,速度会快很多。只需要五年时间,就可以完成河渠的挖掘。只是他故意不提这一节,就是为了增加施工的时间。

    不断拖时间,五年可以完成,可就是要拖到十年后。

    在某些地段上,故意扩大规模,加大土方的开采,加大山岭的开凿等等,为的就是增加工程的规模。

    在修建这条河渠上,他秉承的原则是,不求最好,最适合,只求大规模,大数量,长时间,就是为拖垮秦国。

    可事实上,也不会拖垮秦国。

    因为修渠重要,农业生产更为重要。

    秦国不可能让民众荒废耕地,一年时间花费在修建河渠上,而是在农忙之后,在清闲的季节进行水渠的修建。

    每年做多有两个月的施工时间,再长一点,就会影响民众的农业生产。

    这样的情况下,对于秦国的国力损耗不大,民众不会因为修建河渠会变得疲惫,弄得怨声载道,只是将原来打六国的精力,放在修建河渠上,六国的民众得到喘息,六国又可安稳几年了。

    “韩王对我不错,我为韩国续命十年,也足够了。至于其他的事情,我还是多为自己谋取富贵吧!”

    郑国思索着。

    至于事情暴露后,秦王会不会杀他,他一点也不担心。

    秦国水工奇缺,对于修建河渠的人才更是稀少至极。

    如果型的河渠还能把控住,即便出了问题,也能及时补救。可这样三百里长的沟渠,涉及的地形复杂,涉及的人力众多,根本不是一般人可以驾驭的。

    李冰父子,能修建都江堰,算是水利上的人才。

    可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