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5章岁大饥(求订阅) (第2/3页)
不同的灾年就会有不同的价格,或者不同的应对方法。 饥荒就是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地方受灾,这时粮食价格就会高出平时一倍以上。 而中饥荒之年则是指一半地区受灾,那粮价就高到离谱了。这个时候,普通民众根本不去想买粮解决食物的问题,直接会出外挖草、剥树皮。总之,一切能吃的都会往家里抢。 至大饥年,也就是七层区域灾荒,粮食是有市无价的,民众不会呆在家里等死,而是四处逃难。他们一路走过的地方,基本只剩下地皮,最甚的情况,就是吃土。 赵政深吸一口气,压住心中的不安,道:“仲父,请之!” 吕不韦道:“秦国,当早点做准备!” 赵政点头。 接着,吕不韦退去。 又是其他的臣子上前开口,只是赵政却是没有心情听了。 岁大饥之后,往往有三个字,人相食。 很多时刻,大饥荒就能摧毁一个国家。 这一场大饥荒,若是应对不当,会动摇他的王位,甚至是秦国也受到威胁。 朝会结束后,寺人召唤吕不韦。 在大堂当中,食物陆续摆上来。 赵政道:“仲父请食用!” 吕不韦道:“多谢大王!” 赵政开始想吃起来,吕不韦也是开始吃起来。 赵政一边吃着饭食,一边询问:“仲父,明年真的要大饥吗?” 吕不韦道:“今年的时刻,夏秋两季少雨,庄稼歉收,在关中少部分区域已经出现饥荒。只是民众家中还有余粮,靠着挖野菜,靠着米糠等,还能支撑一段时间。可若是第二年还是大旱,就会演变为大饥!” 赵政道:“寡人明白了,一年大旱还有存粮,可第二年大旱必有大饥。仲父将如何应对?” 吕不韦道:“去年的时刻,关中地区大旱,七层的地区遭遇旱灾,很多河流水量下降,即便灌溉农田也是略有不足,只能在少部分区域灌溉。多数区域,存在粮食减产减收,大王最好减免其口赋,算赋,地租也是适量减少,这是第一。” 赵政点头道:“可!” 吕不韦道:“第二,当增加徭役,加大对郑国渠的修建,多征召民众!” 赵政疑惑道:“这样可以吗……寡人明白了。越是在大灾的年纪,越是要修建工程,以工代赈。只是工资几何?” 吕不韦道:“工钱不能太高,因为这样朝廷承受不住;也不能太低,这样民众无法承受。最好每个民夫每给予一斗半的粮食……” 赵政思索道:“据寡人所知,秦国关中之地,一户为六口人或是五口人,一斗半的米没够吃吗?” 吕不韦道:“不够,自然是不够了。根据我臣所知,多数民众一吃两顿饭,在农忙的时刻吃的多,在农闲的时刻吃的少。民众每吃两顿饭,一顿为大食,一顿为食。大食,在白需要干活,自然吃得多;食,在晚上不干活,自然吃得少!” “在大秦,从事铸墙等劳动力重的工作,早食0.5斗,晚食为0.3斗,至于站岗,或是从事其他轻体力活,早晚皆是0.3斗。若是在缺少粮食的情况下,一吃0.3斗,可以让民众处于饥饿,却是饿不死的状态。” “大王不会以为,民众每皆是能吃一斗米吧!” 赵政脸色羞红,心中略微惭愧。 他是rou食者,很多时刻计算民众吃多少粮食的时刻,往往是按照自己能吃多少粮食,用来计算粮食的。 可事实上,很不准确。 他是大王,每可吃三顿饭,每皆是可吃rou,每顿皆是以吃饱为标准,可事实上民众吃饭的时刻,往往要计算着粮食产量,不能吃得太多;若是遇到灾荒年景,更是要节省粮食,减少粟米食用。 吕不韦道:“大王呀,修建郑国渠,一户一丁,每消耗0.8斗,还能节省下0.7斗,还能养活两口人。假如每给予民夫1.5斗粮食,在自己食用外,还能养活家中两口人。家中的余粮,只需要供养剩下的两口人!” 赵政惊叹道:“仲父呀,你真是精明,将民众的口粮计算到了数点后,只是仲父却是忽略了官吏的贪墨。你觉得能监督到每一户吗?” 吕不韦道:“有贪墨粮食的,可直接处死!” 赵政道:“仲父呀,很多事情没有用的。民夫工资直接变为两斗!” 吕不韦道:“大王呀,这下子粮仓粮食损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