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_第176章出兵抢粮食(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6章出兵抢粮食(求订阅) (第1/2页)

    第177章出兵抢粮食

    面对可能出现的饥荒问题,吕不韦提出四个政策。

    第一个,减免赋税。

    第二个,搞基建。

    第三个,鼓励六国商人运输粮食入秦国。

    第四个,对六国开战,就食六国。

    这四个策略,是救灾的主要基调。

    可唯独没有赈灾。

    事实上,大秦也是不存在赈灾的。

    秦昭王时期国力强盛,君臣贤明,秦国也蒸蒸日上。但是有一次秦国爆发了饥荒,百姓们流离失所。此时范雎就建议秦昭王开放王族狩猎的苑囿,让百姓们进去采摘野果填饱肚子,然后再想办法赈灾。

    但是秦昭王却不屑一鼓道:“吾秦法,使民有功而受赏,有罪而受诛。今发五苑之蔬草者,使民有功与无功俱赏也。夫使民有功与无功俱赏者,此乱之道也。”

    简单概括就是不赈灾。

    至于不赈灾的理由,就是民众没有功劳,却是给予赏赐,这是乱国之道。

    可事后,多数的灾民却是活了下来。

    秦昭王不赈灾却是救灾,却是用三个策略救灾,一个是大搞基建,一个是减免赋税和借粮食给民众,一个是对六国开战,就好食于担

    吕不韦的策略,其实也没有什么新鲜可言,只是抄袭秦昭王的策略而已。

    赵政思索道:“仲父,做事情稳妥!只是该对那一国开战?”

    吕不韦道:“韩国!”

    赵政道:“可!”

    吕不韦又是道:“可派遣蒙骜为将!”

    赵政道:“可!”

    对于攻打韩国,并没有太多的疑虑。

    飞龙骑脸,怎么可能输掉。

    除非,韩国直接召唤陨石。

    具体如处理旱灾,吕不韦开始详细的讲述起来。

    赵政仔细的听着,也在系统的分析。

    可不得不,吕不韦做的很好,不要看抄作业,很多时刻某些人抄作业也是抄不好。

    至少这一场大饥荒,不会饿死太多人,会稳定住秦国的局势。

    可在后世,遭遇大饥荒的时刻,皇帝派遣臣子赈灾不断,运输到了灾区的粮食数量也不少,若是粮食真的到了民众手中,多数能稳定局势。可很快出现贪墨事情,很快出现,今大饥,人相食。

    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就是抄作业;可世界上,最难的也是抄作业。

    交谈了许久之后,吕不韦离去了。

    赵政也是松了一口气。

    可心中还是忐忑不已。

    毕竟,再好的计划也需要下面的官吏去执行,上面再好的政策,下面执行起来有问题,也会出现问题。

    答案是,一定会有问题的。

    参考后世有各种监督,还出现核算造假,疫苗有问题。

    可在当今的大秦,没有摄像头,没有卫星监控,没有网络举报,只是靠着民众告jianian,靠着黑冰台监督,这样的监察力度很差很低,绝对会出现问题的。

    这闭着眼睛想象,都是明白的道理。

    只是希望秦吏畏惧秦法,可以适当的收敛一点,求其上而得下中,这是他的要求。。

    这一刻,赵政有些明白,为何选官最为重视德校

    首先看德行,然后才看才略。

    因为德行高尚的官员,无法保证上限,却是能保证下限;可能无能一点,可能昏庸一点,可至少比起那些无德官员要破坏力一些。

    就在这时,王后芈倩上前来,虽然少掉铅粉和朱砂,可依旧很是美丽。

    芈倩上前道:“大王,可是发生什么?”

    赵政道:“去年的时刻,夏秋两个季节大旱,粮食减少。冬的时刻,又是无雪,连续两年有旱灾,可能会有波及关中地区的大饥荒……”

    开口着一些国家大事,只是在一些事情上选择省略掉。

    后宫不得干政。

    按照,后世一些些饶道理,王后是不应该参加国家政务的。

    可大秦却不同,在早期的时刻,有宣太后,到后来有华阳太后,后来有了赵太后,现在有王后芈倩等等,这些女性都在不同程度的干政,只是因为能力高低,干政各不相同。

    赵政也下意识的,主动让芈倩接触一些政务。

    不求她政治水平有多高,有多高的才能,至少不能变为政治白,也算是防备意外。

    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生,随时可能出现意外。

    谁又能想到,秦国在短短几年,就是三位秦王去世。

    他也可能因为一场疾病,或是意外,或是刺杀,走向死亡。

    这个时刻,就需要身为王后的芈倩,辅助太子,稳定族国事。

    这样的意外,赵政希望永远不要出现,可该准备的事情,却是一点也不能少。

    芈倩微微愕然,好奇道:“我听关中为府之国,这里土地肥沃,耕地上田为主,亩产更是在两石到三石之间,怎么会闹饥荒?

    感觉一下子,世界观被颠覆了。

    赵政道:“很奇怪吗?很是正常的。关中地区固然土地肥沃,民众每年生产的粮食固然很多,要上交一半的粮食,作为地租,口赋,算赋税,又是徭役,更役等,一年到头结余的粮食其实并不多!”

    “在早期的时刻,关中地区人少地多,秦国的民众直接赐予四百亩耕地;可到了后来,需要立下大功劳,成为公士才能获得一百亩耕地。到了现在关中地区,人多地少,平均耕地占有量在下降,并没有想象当中那样美好。”

    “在关中,有着三层多的奴隶,雇农等,皆是少地或是无地。”

    “我估算了一下,关中大约有五十万户,每户为五口人,那也是二百五十万人口,可关中的耕地数量为三千万亩,人均耕地而十二亩地。然而,不可能每亩地皆是种植粮食,还需要种植麻,桑树,养马等……”

    关中并没有想象当中那样美好,一个是徭役赋税沉重,一个是人多地少。

    事实上,每年都有大量老秦人从关中迁移而出,前往南阳,河东,太原等地区。

    关中缺少耕地,可其他地区不缺少耕地,这也是老秦人闻战而喜。

    公士一百亩耕地,上造二百亩耕地,簪袅三百亩耕地,不更四百亩耕地,不断的递增,秦国多数能兑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