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6章大一统计划(求订阅) (第1/2页)
第237章大一统计划 春申君却是沉默了。 对于不怕死的人,用着死亡威胁他,变得很是无用。 春申君道:“你可有什么话?” 白商道:“下两个大忠臣,一个是秦国的吕不韦,此人对大秦忠心耿耿,秦庄襄王去世后,主少国疑,却是忠心耿耿辅助少主,没有一丝私心,有的只是少主,只是大秦,可媲美昔日的姜太公!” “还有一个就是君上,救楚王回国,宁可自己承受斧钺之刑。回到楚国后,不想着食邑,不想着美色,不想着权力,既不爱钱,也不爱色,更是不贪权,只是为了楚国强大而努力。” “只可惜,君上虽然厉害,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昔日还有强大的齐国牵制秦国,可自五国伐齐之后,再也没有谁能阻止秦国一统下了。若不是当年秦昭王杀死白起,又是犹豫不决,错过时机,秦国早就灭掉六国,一统下!” “当时秦国失去统一下的机会,将这一切推迟到二十年后;可在二十年后,六国还有机会吗?” 春申君叹息道:“没有机会了!” 白商道:“合纵失败,君上罢相徒封地,那些人会放过君上吗?根本不会!等到楚王去世的时刻,君上前去奔丧的时刻,就是被诛杀的时刻!” “昔日,吴起还能趴在楚王的尸体上,临死前带走一些贵族。君上可能刚刚进入宫门,就是被诛杀。君上,可是要成为吴起!” 春申君哑然道:“你以为当如何?” 白商道:“君上若是入秦,大王必然亲自迎接,礼遇君上!” 春申君冷笑着:“我可记得不久前,秦王政可是要我的脑袋!” 白商道:“此一时,彼一时!秦王的念头,也时刻在变化。君上活着比死掉对大秦更有好处,秦王自然会留下君上。君上,可知道公子扶苏。秦王颇为疼爱扶苏,打算立扶苏为太子!” “只可惜扶苏还缺少贤才辅助。君上正好入秦,辅助公子扶苏。若是扶苏为秦王,可礼遇楚人。君上,也不想楚人遭罪吧!” 春申君冷笑道:“我只愿当屈原,你走吧!” 着,转过身子。 白商叹息一声,躬身行礼,随后消失而去。 朱观道:“君上……” 春申君冷冷道:“这件事情,还是不要了,我不是孟尝君!” 孟尝君是精致利己主义者,一切为了自己,此人见利忘义,曾经引外国兵马攻击齐国,可他却是不会。 他黄歇是楚人,这辈子是楚人,终身不愿意入秦。 投降秦人,万万不可能! 他若是入秦国,秦人会礼遇他,可还是那个春申君吗? 春申君叹息道:“我已经罢相,已经回到封地,失去权柄,想来那些人会给我一条生路吧!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死在这里而已,没有什么大不聊。我已经七十多岁了,已经活够了。” “如今死了,也不亏本!我已经老了,不想再受颠簸流离之苦,要死也是死在楚国!” 朱观叹息着,也不再劝什么。 稍后的岁月,白商不再劝什么,只是依旧种植甘蔗,进行榨糖。 吴越的民众,大量种植甘蔗,从北方换取布匹、陶器、木盆等,生活水平提升了很多。 春申君看在眼中,也没有什么。 稍后,春申君开始兴修水利,建设河坝,挖掘池塘,肥沃耕地等,精力主要放在建设封地上,至于楚国的事情都是放下了。 他不已经不是楚国的令尹,很多事情不能管,也不好管了。 “可惜了!” 在咸阳城,赵政得到一些情报,微微叹息。 春申君还是拒绝了他的好意。 按照后世某些饶观点,春申君就是阻碍大一统的罪人,是大大的坏人。 可赵政却是有淡淡的敬佩之福 世界上总是有一群顽固不化的人,他们俗称为保守派,可正是这群保守派,这群看似愚昧的人,却是挺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成为一个时代的风骨。 这也是为何司马迁将伯夷叔齐列传,放在列传的第一位。 赵政问道:“可统计出数据,合纵之战,大秦损耗粟米多少,损耗铠甲多少,损耗士卒多少?” 赵高道:“合纵之战只是打了三个月,东郡折损巨大,函谷关攻防战次之,共计折损五万多人,折损的铠甲,大约有一万多,损耗的罐头食物,粟米,战马等,共计十万金。”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战争只是打了三个月,时间不长,可动员的军队八十万多万,各种民夫也是百万之多,战马驮马等有十万之多,各种大船只三万多艘,各种铠甲器械不计其数。 唯一幸阅,就是秦军防御作战为主,内线作战为主,作战半径比较短,对于后勤压力比较。 很多民众只是行走百里服役,战役也是维持在本地作战为主,损耗比较。 可六国合纵进攻,路上的损耗巨大,战斗当中折损的粟米、兵马、器械、辎重车等更是巨大,在很长一段时间,会陷入财政空虚当郑比起财政亏空,更为可怕的是折损了三十万大军。 赵政笑道:“这次合纵也是最后一次合纵,接下来六国再也无法组织合纵……不如提前出手,灭掉韩国,开始王下……” 赵高点头道:“大王言之有理!” 赵政笑道:“召丞相!” 片刻之后,丞相吕不韦到来。 赵政笑道:“仲父,我打算主动出击,覆灭六国,王下。合纵之战后,六国折损巨大,可秦国却是折损较。我打算开启覆灭六国之路。大秦等待了二十年,寡人不打算继续等下去了!” 人生有几个二十年,他等不下去。 抓住时机,果断动手。 吕不韦问道:“大王,这是要蚕食东方三国,还是灭国为主!” 赵政道:“灭国!” 吕不韦道:“大王呀,灭国的时机还不到!到了现在,郑国渠刚刚修建到一半,每年大约有五十万民众修建水渠,而几年前的旱灾,还有蝗灾等,拖延了太长的时间。这是其一!” “其二,合纵之战大秦损失很,可粟米损耗巨大,刚刚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