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1章冠礼与亲政(求订阅) (第2/3页)
浩浩荡荡,好似武装游行,更是在威慑不轨。 有兵就有权。 四万宫卫军,就是五万的精锐。 只要这四万军队在手,即便有人在咸阳发动叛变,攻占咸阳城。 赵政也能靠着这四万大军,杀回去,平定叛乱。 到了雍城,赵政首先拜见祖先。 在宗庙前,赵政开口着祭祀文章,道:“大秦于今已五百岁,今欲灭六国,兼下可矣。此其美日矣,子孙秦王政祀于此,宣告冠礼,求大公之股肱万年……” 在祭祀之后,有宗正为其加冠。 诸多的臣子,站立在四周围观。 这时,冠礼开始。 冠礼要用三个帽子,分别是: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放在三个托盘里,由三位执事者分别捧着。 为大王加冠,这是无上的荣耀。 右丞相吕不韦,宗正赵毅等,亲自主持这一牵 吕不韦唱道:“首加缁布冠!” 宗正上前,为赵政带好,缁布冠。 缁布冠实际上只是一块黑麻布。在古代,没有帽子,就用一块白色的麻布戴在头上,到冠礼时就把它换成黑色的,为了教育孩子不要忘掉祖先创业的艰辛,在冠礼上要用到它。 赵政立刻道:“勤奋上进,不忘本初!” 吕不韦道:“为政之道,不忘记根本,不忘记初心,不忘记诸祖先的辛苦,大秦才能强盛!” 赵政道:“诺!” 君子一诺千金,人只有唯。 接着,又是加皮弁,代表勇于军事,为国效率。 程序与第一次基本相同,加的是皮弁。 皮弁是用鹿皮缝制的。 加皮弁之前,吕不韦照例要发表训诫之词,大意与第一次所的相似:要精通军事、学识,参军光荣,为国效力,对国家忠诚。 赵政点头应诺。 二加之礼到此完成。 再加爵弁,勿忘祖宗、四时祭祀。 第三次加冠的仪式与前两次基本相同,嘉宾发表训诫之词,教育他:不能忘了祖宗、要时常祭拜,等等。 至此,三加之礼到此完成。 依次将缁布冠、皮弁、爵弁等三种冠戴在冠者头上。 冠礼先戴缁布冠,这是专用的,以后并不再戴。加缁布冠是为了教育不忘先辈创业的艰辛。皮弁与官服配套穿戴,地位要比缁布冠高。爵弁是协助君主祭拜用的,地位最高。三次加冠,一次比一次尊贵、庄重,是比喻品德与日俱增。 三加之礼完成,赵政又是去拜谢母亲,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然后行礼。这是冠者第一次以成年饶身份与母亲行礼。接着,冠者又与自己的兄弟、姐妹、亲戚、宗老等行礼。 行走了一圈后,赵政颇为劳累。 可心中却是兴奋着,这代表他长大了,可以正式执掌秦国大权。 …… 三后,在宫卫军的护送下。 赵政回到咸阳城。 冠礼结束了。 咸阳还是安全无忧,没有发生大的事情。 此刻,众人开始陆续散去。 吕不韦也要离去。 在离去前,吕不韦送上秦礼,道:“大王,这是臣编订的秦礼。” 着,恭敬的递交上去。 打开书页,大约有三十万字。 赵政大致的看了,里面涉及的内容很杂很乱,却是有吕不韦的私货在其郑 或者,作者写书那能没有私货。 没有私货的,也不叫真正的经典名着。 看了一刻钟后,赵政合上书籍,道:“寡人知道!” 吕不韦道:“臣要告辞离去了!” 赵政道:“到了洛阳也好,好山好水,好风景!” 又是交谈片刻之后,吕不韦告辞离去。 看仲父离去,赵政沉默无言。 有些舍不得这位仲父,可又是明白仲父离去这是最好的选择。 当年父亲去世的早,他只是十三岁的孩子,那时主少国疑,根基不稳,急需要吕不韦稳固局势,对他信任有加。在当时,对吕不韦更多是拉拢和利用为主,可在漫长的相处岁月当中,却是对吕不韦渐渐有了感情。 这是儿子对父亲的感情。 此刻,仲父离去,有些不舍。 可他又是知道,这是最好的选择。 一山难容二虎。 若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