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_第262章赵政教子(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2章赵政教子(求订阅) (第1/3页)

    第263章赵政教子

    两个兄弟相互讨论着,似乎很是亲密的样子。

    也只有在此刻,兄弟能同心。

    在赵国漫长的历史当中,宗室内乱,兄弟互相残杀的事件众多。

    最早,是邯郸赵与赵鞅之战。

    到了后来赵王何与公子章之战,导致赵武灵王被饿死。

    赵国兄弟内乱,也是众多至极。

    若是正常情况下,赵王也会对这位兄长忌惮至极,赵佾回国之后,更多是被冷淡,然后被囚禁在一起。

    只是秦国的威胁,秦欲要灭赵的念头,几乎是路人皆知。

    外部的矛盾,压倒了内部矛盾,导致赵王放弃对大哥赵佾的打压,囚禁,而是选择重用。

    一方面,大哥赵佾昔日为太子,真的有才能,才略出众,可稳定在下大局,拉拢这位哥哥可减少赵国的内耗;

    一方面,大哥赵佾是赵国的王族,是最为亲近之人,也是最不可能背叛赵国的人。

    人心是经受不住考验的,在危机的时刻,在秦军压迫之下,赵国内部的很多臣子与秦国勾搭在一起,传递情报,写着投降书。

    就等着秦军打来的时刻,直接投降了。

    白了,对于赵国的贵族而言,若是暴力抵抗秦军,可能被秦军直接消灭;可若是选择投降,与秦国合作,充当带路党,那时可能保全家族利益,甚至更进一步。

    对于很多赵国贵族而言,家国下,家在前,国在后,下最后。

    只要能保全家族利益,只要秦军开出适合的价码,他们会选择开城投降,直接投入秦国的阵营当郑

    这些人,不是个例,而是共例。

    不是少数几个人,而是一群人。

    赵王看着四周的臣子,怀疑诸多的臣子,觉得谁都是像二五仔,谁都是叛徒,谁都是不可靠!

    在这个危机时刻,唯有兄长赵佾最为可靠。

    谁都可以投靠秦国,可这位兄长不会。

    似乎想到了什么,赵王道:“王后,暂且退下!”

    “妾身,告辞了!”

    王后点头着,告辞而去。

    赵王道:“兄长,我若是去世,就是拜托你了!”

    赵佾道:“太子赵嘉与秦王政同岁,他年纪大,适合当赵王。可为何你要选择一个孩童,迁儿太年幼了,仅仅是八岁,不适合!”

    赵王道:“是啊,迁儿最大的缺点,就是年纪有,可这又何尝不是他最大的优点。兄长呀,我若是去世,太子会登基成为赵王,兄长会成为辅佐大臣。若是年幼的赵王,会选择与权臣妥协,需要依靠权臣,才能执掌政权,稳固局势。”

    “可年纪大的赵王,却是会选择罢免权臣,然后清洗朝堂,独揽大权,可眼前的样子,赵国还能经受住折腾吗?”

    赵佾哑然,“这就是你选择赵迁,而放弃赵嘉!”

    赵王道:“当初,罢免太子嘉,皆是因我心中悲观。那时,我感觉赵国局势危机,随时可能亡国,故而选择罢免太子嘉,让其去代郡。若是邯郸沦陷,赵嘉可在代郡登基,抵抗秦军!”

    “最坏的时刻,赵嘉可逃亡到匈奴,为赵国保存社稷!”

    赵佾道:“父亲选择伱,倒是选择对了!”

    赵王道:“兄长呀,拜托了!”

    赵佾道:“臣,必然不辱使命!”

    稍后,赵佾离去了。

    随后,赵佾开始独揽大权,批阅赵国的奏折,掌控人事,财政,军事等诸多的大权,权力之大几乎等同与赵王。

    赵王看着这一幕,也没有阻拦。

    诸多的臣子见到这一幕,也没有太多的变色,也渐渐的习惯了。

    毕竟,春平君赵佾曾经是太子,本来应该成为赵王,只是秦人诡计失去王位。

    此刻独揽大权,合情合理当郑

    反而是王后担忧不已,劝赵王,道:“大王呀,春平君已经独揽大权,大王可是要让位给春平君!”

    赵王点头道:“我曾经开口,要让王位给他,可兄长却是放弃了,而是为摄政大臣辅佐太子迁。你放心呀,兄长还是可靠的,谁都会背叛赵国,唯有兄长不会。我若是不在了,你和迁儿只能依靠兄长了!”

    王后担忧道:“若是春平君有弑君之举,迁儿危险了!”

    赵王笑道:“不会的。大哥不会的……我的身体不好,随时可能去世。试问一下,若是不依靠大哥,又是能依靠谁?迁儿年纪,不足以处理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