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3章小丑,是我自己!(求订阅) (第1/3页)
第274章丑,是我自己! 卫缭道:“秦法在很多时刻,讲究法律条款,讲究各种证据,可唯独不讲道理,不讲究对错。很多时刻,有理的一方输掉了。很多看似对的一方,却是失败了。很多错的一方,却是胜利了。” “很多时刻,当民众需要法律保护的时刻,法律未必会保护民众,会遭遇各种不公,即便是胜诉了,也会面临惨败;可民众触犯了法律,法律一定很快上门。当然了,这是对那些底层平民而言。” “对于权贵而言,恰好是相反的,权贵触犯了法律,法律不一定会惩罚权贵;可当权贵需要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时刻,法律一定准时上门。” “在权贵面前,法律一定只讲究道理,讲究对错,而不讲究证据和原则。” “律法有两大属性,对于平民一个态度,对权贵一个态度。” 赵政微微叹息:“果然如此……” 律法是什么? 马克思已经明了,那就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用来压制某些人而制定的。 可能有维护平民的条款,可能被兑现多少,只有知道了。 可那些维护权贵利益的条款,绝对可以兑现。 同样,很多法律条款不让平民这个,不让平民那个,似乎为为了你好,可若是谁当真谁傻。 利益才是第一位,大义、环保、安全之类,只是假话而已。 欠薪一万多,打官司维权损失一万五,持续两年时间,最后还倒亏五千。 弱者维权成本太大,还不如不维权。 卫缭又是问道:“敢问大王,大秦是以法治国,还是以人治国?” 赵政道:“我大秦强盛的根基,就是在秦法,商君为了秦法,更是一日杀数百人,渭水变得血红,自然是以法治国!” 卫缭道:“可法律本质上是人执行的,再好的法律若是下面的人出现问题,也会变的不一样。法制,本质上是人治,只因为法需要人来执行!” 赵政道:“卿家,这是何意?” 卫缭道:“法治与人治本为一体,法治就是人治,人治就是法治。” 赵政叹息道:“卫卿此言,可谓是打脸法学家。” 卫缭又是问答:“敢问大王,是法大,还是权大?” 赵政道:“自然是法大,大秦制定的律法,就连寡人也不得违背。” 卫缭问道:“平民杀人会死,贵族杀人会死吗?大王杀了人,会死吗?” 赵政哑然。 人人平等不可能,平民杀人会偿命,贵族杀人只需要缴纳部分赎金,可君王杀人既不要偿命也不要缴纳赎金,很多人觉得理所当然。 卫缭道:“大王能制定法律,只因为大王有权力,可利用权力制定法律。故而,权大于法。因为权力诞生法律,而不是因为有法律诞生了权力,臣所言可是正确!” 赵政道:“先生言之有理!” 卫缭继续道:“权力诞生出法律,权力为父亲,法律为儿子。法律时常受到权力的制约,受到权力的打压,对民众苛刻至极,可谓是严以待民;可对权贵和官员,却是宽松至极,可谓是宽以待官。” “一严一宽之下,让民众如何信服!” 权大还是法大,很多君王让君王的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而不是被法律制约。事实上也是如此,很多法律也是无法管束君王,也无法制约君王。 反而律法,为君王随意玩弄着。 可在治理民众的时刻,却是希望法大于权,让那些秦吏皆是遵纪守法,不让权力逾越法律。 君王这样双标,岂能让臣子心服。 很多秦吏在执行律法的时刻,更是来一句老子就是法。 很多律法,无法制约秦吏。 能制约秦吏的,唯有权力。 白了,某个秦吏倒台,不是因为他违背秦律,而是因为有爵位更高的秦吏发现这个秦吏的问题,然后干掉了他。 民众受到冤屈,不指望律法维护自身利益,而是寄希望于某个青大老爷。 青大老爷,比所谓的律法靠谱。 那个青大老爷能主持公道,不是他清正廉洁,而是因为他的官位比那些贪墨官员高,能成功搞掉他们。 从商君到了现在,秦国努力打造一个法制国家,想要以法律为根本,缔造一个稳定有有序的国家。 可卫缭在东郡巡查,短短半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