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_第299章临阵换将(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9章临阵换将(求订阅) (第3/3页)


    父亲,在不同的阶层,要有不同的用人方式。

    在开疆拓土的阶段,用人不要不太挑,要唯才是举。

    品德不重要,才能最为重要。

    因为没有太多的选择。

    在这个阶段,君王力量相对弱,根基相对不足,威望不足。在这个时刻,君王要有容人之能,要忍受那些脾气大,却是有才能的贤才;要招揽有才能的人,纵然这人品德低下,也要容纳;

    就连那些无才无德的人,也要接纳一二。

    至少可以摇旗呐喊,壮壮威望。

    在这个阶段,对于人才的要求很低,不能要求很高。

    这个时候,君王要忍受这些能饶大脾气,差一点的德行,不惜卑躬屈膝,礼贤下士,即使道德上有瑕疵,也只能视而不见。

    因为君王选择臣子,臣子也在选择君王。

    在弱的时刻,君王没有太多挑剔的权力,能有人才投靠就不错了,不要指望德才兼备,还要忠心耿耿,要求这个,要求那个。

    在君王初掌权力的时刻,需要用人。

    君王刚刚登基,想要稳固权力,第一步就是在不损坏自身名声的情况下,除掉那些不听话的人,在这一刻,饶作用就是体现出来。鼓励人告密,相互攻击,利用人除掉不听话的人。

    等到进入守成的阶段,需要用奴才,而不是人才,也不是人。

    人才有自己的思想,往往是不听话,不能用。人都私心太重,用这种人弊大于利,为了防备他们太累了,也不能用人。

    只能用奴才,早请示,晚汇报,表忠心,听话的人。

    需要有人像狗一样,忠诚听话,让君王获得更大的舒服和尊重。

    赵迁道:“父王了,在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用人标准。具体而言:开疆创业时期,用能人主,唯才是举;初掌权力时刻,用人夺权,背黑锅;守业的时刻,不用人才,不用人,而是用奴才!”

    “可父亲却是没有,国家危难的时刻,该如何用人?”

    “父亲呀,你为何没有给孩儿答案?”

    赵迁对着空荡荡的大殿问道。

    大殿没有回应。

    赵迁叹息一声,却是知道了答案。

    因为,父王也没有答案。

    在国家危难的时刻,按照道理,应该用着人才,信任着人才。

    可这又是面临一个大问题,权力的分配问题。

    这个人才,若是才能不足,不足以力挽狂澜,不足以挽救危局,那时国家毁灭,也不多什么了;可若是这个人才,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出处,拯救了国家,威望达到巅峰,足以取而代之。

    那时,赵国还是他赵迁的赵国吗?

    即便,那个人才忠心耿耿,不想着篡位,可手下一群人鼓动着他,最后也只能篡位。

    这一刻,赵迁有些理解燕惠王。

    燕昭王能力出色,能压住乐毅,只要燕昭王活着,乐毅绝对不会造反。

    可燕惠王,却是压不住乐毅,只能将乐毅驱赶走了。

    若是乐毅不走,燕国是燕王的燕国,还是乐毅的燕国。

    即便乐毅忠心耿耿,不会造反,可谁又能保证他的后人不会造反。

    当时,赵鞅对晋国忠心耿耿,赵无恤对晋国也是忠心耿耿,可他们的后人却是分割了晋国,毁灭了晋国。田氏对齐国也是忠心耿耿,可最后还是田氏代齐。

    永远不要去考验,某人是不是忠于自己。

    因为输不起。

    “召丞相!”

    赵迁叹息道,遇事不决,还是问着郭开。

    ……

    大殿之上,郭开再次遇到赵王,可心中在大笑着。

    临阵换将,快要到了。

    秦王畏惧着李牧,准确来,也不是畏惧。

    而是李牧活着,秦国即便灭了赵国,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可只要李牧离去,换上其他的将领,那就容易很多了。

    可以少死几万的秦军。

    赵迁道:“寡人,打算让赵储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统率前线的赵军,丞相以为如何?”

    pS:晚上还有一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