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一章 忠诚问题,进退失据。 (第1/2页)
第163章忠诚问题,进退失据。 孙可望说的虽然离谱,可洪承畴奏折中说的东西,可是离谱他妈找到了孩子――离谱到家了啊! 和贾自明的戏法相比,咱大清还是觉得孙国主的嘴炮更为可信一些。 “皇上,就算是这样,线国安和陈德两部也不可轻动,否则稍有不慎,我大清的江山可就不稳了。”孝庄缓缓道。 “额娘?为什么?”顺治不解道:“难道你还觉得孙可望不可信?” “傻孩子,汉人中有几个是真心愿意剃发,真心愿意效忠的我大清的?” 孝庄叹气道:“就连最为卖力的吴三桂和孔有德三王,若不是我八旗天兵压着,你以为他们不会生出心思吗?” “吴三桂和孔有德三人已经如此了,孙可望就算现在提供情报为我大清卖力,你能确保他看见我大清虚弱,不捅上一刀子吗?” “现在我大清重兵云集西南,而湖广空虚,要是线国安和陈德两部的一万多精兵一撤,整个湖广可就成了孙可望的囊中之物了。” “等到了那个时候,能确定孙可望不会生出什么二心吗?” “这……”顺治闻言脸色一变。 这人的忠心有时候也是逼出来的,咱大清要不是有武力威慑,汉王汉将汉官中有几个愿意剃发的啊? 别的不说,李自成昔日席卷天下时,无论是士绅还是明军可都是从了李闯王的。 可一片石之后,李自成不行了,北方的明军和士绅便纷纷脱离了李自成,迎了咱大清。 咱大清要是也不行了,这些人的选择可想而知。 同样的道理,孙可望和大清议和,在咱大清看来也是自己行的表现。 虽然他提供了大批情况,可要是把后背完全给了他。 让人家看到了战机,看到了希望,谁能确保孙国主不会试试? 无论如何,对汉人咱大清都得防一手啊! 吴三桂这些铁杆汉jianian尚且如此。 对孙可望这个实力和前科远胜于吴三桂的人,就更得如此了。 “额娘说的对,是儿臣疏忽了。” “皇上能明白就好,汉人究竟跟咱们满人不是一条心,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我们无论如何都得防一手。”孝庄点头。 顺治闻言也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就在此时,一道声音传了过来。 “皇上,太后,鳌少保求见。” “鳌拜?”顺治脸色一变。 “速传!” “!”侍从迅速下去。 “奴才参见皇上,参见太后!”鳌拜拿着一封奏折行礼。 “少保免礼,你这么急着见朕,有何事啊?” 看着鳌拜满脸凝重的神色,顺治的心也不由地紧了起来。 在现在这个赌国运的时候,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啊! “回皇上,孙可望同意受抚了。”鳌拜回答道。 “什么!”顺治惊坐而起。 “你说的可是真的!” “皇上,奴才怎么敢诓骗皇上呢?孙可望的确是同意受抚了,只是……” “太好了!有了孙可望相助,我大清一统天下指日可待啊!” 顺治还没等鳌拜说完,仰天长啸,面露狂喜。 有了孙国主这位昔日的南明一把手相助,在顺治看来平定云南已经是指日可待了! “哈哈哈哈哈!列祖列宗保佑!大清终于要一统天下了!” 孝庄闻言也是大喜过望,只不过看着鳌拜的脸色,她的心里却觉得有些不对劲。 “皇上,鳌少保的话还没说完呢。” “鳌拜,你还有什么消息?”顺治大笑道。 “皇上,孙可望还说他已经掌握了吴三桂和洪承畴私藏朱三太子的证据,让朝廷速速抓捕,同时任命他为诸路大军的统帅,带兵先除逆臣,再剿余孽。”鳌拜小心翼翼道。 “什么!”顺治直接傻眼。 “皇上,这是孙可望委托湖广巡抚张长庚上的奏疏,是真是假,奴才一时也不好判断。”鳌拜恭敬地递上了奏疏。 顺治立马接过了奏疏,看了一遍。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顺治的冷汗就下来的。 孙国主在奏疏中说,吴三桂原本借大清王师剿寇并不是虚言,而是真有这种想法。 只是咱大清入关后,摄于八旗天兵之威,前明余孽又不堪重任,所以吴三桂这才身在曹营心在汉,一直在默默地等待时机。 而洪承畴随咱大清入关后,也是不堪自己的骂名,一直在静待时机,准备弃明投暗,洗刷自己的千古骂名。 二人勾搭在了一起,随后准备对咱大清下手。 在此期间,定王朱慈炯为吴三桂所获。 吴三桂将其寄养在一名姓王的士绅家中,化名为王士元。 只等时机一到,就要举兵反清,拥立定王为主,恢复前明。 而现在李定国兵强马壮,足以和八旗主力争锋。 吴三桂和洪承畴期待已久的时机已经到了。 为了咱大清的江山,孙可望请求速速抓捕王士元,暗中审问,揪出吴三桂和洪承畴暗中布下的逆党。 然后再任命他为西南清军的统帅,统一指挥八旗兵、殿前军和绿营兵,剿灭洪吴乱党,再进兵云南一举摧毁永历朝廷。 “皇上,孙可望在奏疏中说什么?”孝庄看着顺治的神色,嗓子眼都要提上来了。 “额娘请看。”顺治迅速将奏疏交给了孝庄。 孝庄神情凝重无比,当她看完后整个人的脸色都变得刷白了。 “让安亲王、简亲王、麻勒吉、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速来宫中!”孝庄沉声道。 “!”侍从迅速离去。 “鳌拜,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顺治冒着冷汗开口道。 “皇上,此事还需要查验,孙可望虽然在奏疏中说的言之凿凿,可洪承畴和吴三桂二人事关西南十几万大军,更牵系着天下大计,朝廷得慎重啊。”鳌拜沉声道。 顺治闻言握紧了拳头,洪承畴和吴三桂二人位高权重。 那么咱大清也不是那么好处理的。 “皇上,先等奴才们来了,再好好地议议吧,孙可望之言也未必为实。”孝庄叹了一口气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