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后继乏力 (第2/2页)
往越来越深了。 “大帅,统计出来了。”亲信小心翼翼道。 “我军伤亡了多少兄弟?”祁三升皱眉道。 “回大帅。”亲信顿了顿道: “一共有一千六百八十三位兄弟没能回来,还有两千四百八十四位兄弟负了伤。” “什么!”祁三升张大着嘴巴,直接懵了。 今天这一天的攻城,他的三十余营兵马,直接伤亡了超过了四千。 虽然他白天看着战况,心里已经有了一些准备,可当四千一百六十七这个数字出现在他面前时,他还是震惊了。 “大帅,主要是我们缺乏红衣重炮,压制不住清军的炮火,又破坏不了安顺的城墙,所以兄弟们才是死伤了这么多。”亲信叹了一口气。 红衣炮虽然很难轰开城墙,可有了红衣炮,明军就能攻击到城墙。 哪怕不能将安顺的夯土城墙轰出一片斜坡来,将城墙上的女墙打掉。 让清军士兵直接暴露出来,也能够增加明军夺城的希望,降低明军的伤亡。 “这我自然知道,可是从昆明运过来的大炮还在路上,也不知道朝廷里的那帮人是怎么办事的,运炮都已经运了两个多月,红衣炮还没到安顺!”祁三升不满道。 “大帅,若是红衣炮不来,我军就不能再打安顺了,不然再来一次这样的伤亡,将士们的士气可就没了。”亲信沉声道。 祁三升闻言脸色更是难堪,他的三万多兵马,攻城血战一天,伤亡竟然超过了整整四千人! 虽然他的三万多大军还没有失去战斗力,可要是再付出这样的伤亡,整支军队的士气可就要彻底没了。 虽然说冷兵器时代的军队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拉胯。 香积寺一战,安史叛军阵亡率超过六成才崩。 一片石之战,李自成的六万老本,伤亡过半,成建制的撤出。 可祁三升也是知道的,他手底下的三十余营兵马,全是清一色的秦兵。 虽然他的五千嫡系在粮饷方面还行,可新编入的三万秦兵,却是缺粮缺饷已久。 再加上,秦将们或死或走或贬。 这些秦兵们大多处在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状态下。
在这种情况下,祁三升的三十余营兵马,要是再付出四千伤亡。 那么整支军队原本就不高的士气,很有可能就要全面崩溃了。 “给晋王发信,将我军伤亡如实相告,让晋王派遣援军和红衣炮,多督办一些粮草过来,否则安顺城我祁三升是拿不下了。”祁三升坐了下去,长叹了一口气。 “是!”亲信拱手应道。 翌日清晨,明军的大营之中,丝毫未动。 安顺城中的南一魁也是长出了一口气,悬着的心落了下去。 昨日一战,安顺的五千守军中,也是伤亡过千,另外还有一千多民夫被明军打死打伤。 这样的伤亡,要是明军再打一两次,安顺守军可就坚持不住了。 好在三万余明军也是忌惮自己的伤亡,终究没有继续攻打。 “来人,派民夫出城,焚烧尸体,疏通护城河,再派人去向洪督师告急。”南一魁沉声道。 “是!”亲信部将连忙去办了。 很快安顺之战的消息相继传回明清两军的后方。 正在贵阳城中的洪承畴和罗托,看到南一魁顶住了明军先锋的攻击,不禁大喜过望。 又由于多尼统率的数万大军,已经入黔,即将抵达贵阳。 所里心里有底的洪承畴和多尼,也是决定增援安顺。 于是,李本深和王辅臣二部从贵阳沿着大路,火速行军,驰援安顺。 正所谓,有人欣喜有人愁,洪承畴和罗托是欣喜了,正在关岭的李定国却是愁了起来。 “晋王,秦兵们果然不堪战。”金维新看着祁三升的军报后皱眉道: “想当初,我晋兵在新会血战,四五万将士伤亡四成以上,将士们才坚持不住!” “而今,祁三升手底下的三万多秦兵,只不过是损失了区区四千人而已,就已经畏战了!依我看不是秦兵们不能战,而是狄三品等将领想要保存实力,不愿意拼光老本!” 李定国闻言也是皱起了眉毛。 新会之战他虽然失败了,可在那一战中,他手底下的晋兵们可是拼到了最后。 虽然两万多的人损失是事后统计的。 晋兵崩溃之前并没有达到这个数字。 可祁三升手底下的三十余营兵马,只伤亡了四营就打不下去了,李定国还是觉得非常不满。 “传令给祁三升、狄三品等人,让他们不要畏战!”李定国挥手道。 “是!”一名亲卫拱手,准备出账。 “慢着!”晋藩大将高文贵突然出言。 “文贵,你有什么意见?” “晋王。”高文贵拱手道:“祁三升所部,现在是大军中推进距离最远的部队。” “而后方转运过来的粮草不足,又需要重点顾及晋兵,所以祁三升所部的粮草一直不够,秦兵们不能吃饱这士气自然就不高。” “加之,祁三升部没有携带红衣重炮,忠贞营昔日由于缺乏重炮,十万人尚且攻不下荆州。” “祁三升的三十余营兵马攻不下安顺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秦兵们一战已经伤亡四千余人了,他们毕竟不能和我们晋兵相比。” “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不错了,要是再让祁三升和狄三品的部队攻城,只怕会适得其反,引起秦兵们的不满啊!” 李定国闻言顿时陷入了沉思。 他是久经沙场之人,自然对军务颇为了解。 粮饷不够,重炮缺乏,这样的军队用来攻城的确出不了什么效果。 “广昌侯,你言重了,秦兵们深受皇恩,三万多人只不是伤亡了区区四千人而已,那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吗?”金维新不满道。 “金少宰,你虽然是晋王的左膀右臂,可却从来没有上阵杀过敌,军务一事还是让晋王自己的判断吧。”高文贵缓缓道。 金维新闻言面露不悦之色,不过高文贵是晋王李定国手底下最有大将风范的将领,甚得李定国器重,所以虽然心中不满但金维新最终还是没说什么。 “派刘镇国和窦名望两人去安顺增援祁三升,再派人去督促粮草和重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