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将明_第十二章 大道如砥人如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大道如砥人如矢 (第2/2页)

突,亦由奇门八卦之术演变而来,方位变化复杂之极,故可屡屡跳出两仪剑招之外,此身法见自梁羽生《云海玉弓缘》,崆峒派中亦只有光不逊一人练成。

    其间,光不逊还屡出惊神指,打乱何太冲二人的剑招,剑气与指劲纵横,场面颇似你来我往。

    那班淑娴又躲开一道射向面门的指劲,怒道:“小子,不是刚说唯七伤拳吗,怎么老是用指头,难道崆峒五老没教你这崆峒的镇派之宝吗?”

    光不逊再躲开一剑,又运劲射出一指,答道:“是七伤拳,运七伤拳之内劲于一指之中,再糅合以惊神指法,亦可称七伤指耳。”

    这七伤指便是光不逊在崆峒山上修炼所得,既然内劲可以拳运出,那凝一拳于一指又有何不可,再糅合以惊神指法,故光不逊的点xue手法除他之外,基本无人可解,能解此者,唯被点xue者以极深厚内力冲开xue道方可。

    这七伤指与一阳指、弹指神通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七伤指是以七伤拳之法运之,故一指之中有七种劲力。

    可惜光不逊并不会周伯通的左右互搏之术,否则便可多指齐出,有六脉神剑之效,故光不逊每次只能出一指而已。

    与六脉神剑所区别者,唯六脉神剑是以内劲在空中高速运动,有剑气之效,而七伤指则无。

    然即使如此,亦足以惊霎何太冲、班淑娴二人,不料此子如此天资,竟能糅合两种武学于一体,此非常者可及。

    然两人皆身经百战,故依然沉着应战,运劲也依然只用三分力,只着力于用招式制服光不逊,斗到半柱香时,他们发现,光不逊开始力不从心了。

    二人皆想:果然,既然依然是用七伤拳之内劲,那七伤拳一练七伤之害依然在,以这娃娃的内力岂能长久施展。

    于是二人步法更加稳健,招式更加老练,唯等光不逊犯错耳。

    终于,从开始斗到大约一炷香时,光不逊已然嘴角漫有血迹了,七伤拳,一练七伤,伤及肺腑,以光不逊当下的内力亦难逃其然。

    “认输吧。”何太冲二人收了剑招道。

    果然,到这里就撑不住了,光不逊心想。

    不过他嘴上却说:“此战胜负已决,然非崆峒武学输于昆仑派,是在下内力不精,与刚才昆仑门下弟子输于我同理。”

    何太冲夫妇二人见他输了还说话这么硬气,就好像输的不是他光不逊一样,不过二人见光不逊说得句句在理,也给他们昆仑派留了台阶,故二人也没有反对。

    只是二人心中想:你崆峒派的确有绝妙武学,可哪门哪派没有绝妙武学呢,少林,武当,峨眉,昆仑,就算是那魔教也有几门上乘玄妙武功,只不过这些武功能练会者寥寥无几,你崆峒派的武功内力缺失,除开山老祖木灵子外再无一内力深厚者,这便是你崆峒派的缺陷。

    不过这些话二人皆没道明。

    就这样,光不逊给余下弟子解xue之后便下了昆仑山,之后何太冲夫妇又听说此人上了华山派,且故技重施,领教了华山派两位不出世人物的反两仪刀法,结局同样,败于内力不济。

    然即便如此,江湖上已经有了光不逊的名号,崆峒五老五人合收弟子,练就惊神指,龟藏豹隐身法等崆峒近世以来无人能练就的武功,再糅七伤拳于一指之中,以七伤指法败尽昆仑,华山年轻弟子,再战前辈高人,唯逊于内力不济耳。

    在江湖上已然与武当派宋青书一般,视为崆峒派下一代扛鼎者。

    那宋青书被人称为玉面孟尝,光不逊也被人起了个外号。

    人送外号,嚣张道人,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光不逊为人的确嚣张,在昆仑当着昆仑派掌门的面说昆仑派何足道哉,在华山当着华山派上下说华山派无人能与其华山论剑,昆仑掌门何太冲称其爱发大言,华山派名宿说他最好信口开河。

    故人送外号,嚣张道人,然嚣张道人光不逊败尽昆仑、华山年青一代弟子却是实打实的,唯逊于前辈高人内力,故其风头已然盖过武当玉面孟尝宋青书,直指六大派年青一代第一高手。

    随着光不逊的声名鹊起,在江湖上亦逐渐流传开十六个字:道号嚣张,人称不逊,拳名七伤,指出惊神,隐隐江湖年轻一代第一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