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一章 赶到徐家 (第1/3页)
第二百四十一章 “哼哼。” 张传世‘哼’了两声,正要说话,眼角余光却看到赵福生正在看他,顿时一个激灵,话锋一转: “算你有眼光,万安县在我家大人的治理下,将来是很了不得的——” 那张三魁还以为会被他骂,此时听他这样一说,心中松了口气,含笑道: “是是是,这位大人说得对。” 赵福生深深看了张传世一眼,接着目光落到张三魁身上: “万安、宝知县离得近,你要真想搬家,回头可以找宝知县镇魔司的人帮你拆走户籍,到时来了万安县,仍可守城门。” “真的?!” 张三魁眼睛一亮,转身看向赵福生。 “大人是什么样的人,还会骗你一个小兵。”张传世吐槽了一句。 “那可太好了!”张三魁笑道。 但说完后,他又皱起了眉,露出愁容: “但今年我家税赋已交,得到年后才搬,不知行不行——” 说完,他看向赵福生。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税赋始终是一家人一年的大事。 赵福生此时还没有完全废除税赋的打算,也不准备为张三魁打破先例,因此点了点头: “行。” 她这话一说完,倒令张传世一连看了她好几眼。 他本以为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以他之前对赵福生的印象,还当她会大方免除此人税赋,却没料到她只是宽限了时间,并没有免去他的赋税。 是因为不涉及鬼案的缘故吗? 张传世的目光闪了闪,心中对于赵福生又有了一个更新的认知。 张三魁得到了赵福生的应允,心中很是开心,说话也不如之前一样拘束。 趁着气氛松快,赵福生突然问道: “对了,最近听说徐雅臣家养了个戏班子,一天吹拉弹唱热闹得很,你听说了吗?” “戏班子?”张三魁扭过头来,脸上露出迷茫的神情: “这可不知道。” 他摇了摇头。 张传世就道: “这戏班挺有名的,叫红泉戏班。” “这个倒是听说过,但是有没有去徐家,我却不清楚。” 张三魁说完后,敏锐的察觉到张传世扭头看了赵福生一眼。 虽说赵福生神色如常,但他仍感到有些不安,暗暗为自己之前没有关注戏班动态而感到后悔。 正惶恐之际,赵福生恰好问他: “你是守城的兵卒,近来有没有看到有戏班子出城?” 这个问题恰好他能回答。 张三魁就摇头: “没有,我与另一班伙计轮班值守,近来没听到有戏班子出城。” “有没有怪人入城?”赵福生再问。 张三魁被她这几个问题问得有些发懵,闻言又道: “也、也没有见到什么怪人——” “没有就算了。” 赵福生笑了笑,不再说话。 张三魁双手夹在腿缝间,犹豫着问: “大人,我、我是不是说错了什么话?” “没有,就随口闲聊几句。”赵福生摇头。 “宝知县是出了什么案子吗?”他又问。 “也不是,我就是来拜访一下徐雅臣,听说他养了一个戏班子,戏唱好,想来听听。”赵福生随口回应他道。 张三魁见她神情间不见愠怒,说话时嘴角含笑,神情平和,心中大石顿时落地。 他说道: “大人如果要我盯谁,跟我说,我定会守好城门,如果有什么怪人出入宝知县,我第一个通知大人。” 赵福生笑了笑,应道: “好。” 她的态度令得张三魁更加开心。 之后三人一路闲聊,不知不觉间时间流逝,马车很快来到了徐家的大宅前。 徐雅臣的家资颇丰,在宝知县也算有头有脸的士绅。 赵福生的马车一停靠,正门旁的偏门处,守门的杂役便听到了动静,将门拉开一条缝隙。 “什么人——” 那杂役是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儿,留了稀疏的山羊胡子,唇角上方长了一个大痣,说话间那痣一动一动的,十分警惕。 “是镇魔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