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_第一百四十三章 联姻之选,皇帝意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三章 联姻之选,皇帝意志 (第1/2页)

    第146章联姻之选,皇帝意志

    “阿舅慢走!”李绚将絮絮叨叨半的赵巩送走,然后才回身,朝后院竹寮走去。

    “王爷!”孟胜无声无息的出现在李绚身侧,低声问道:“不知王爷是否要往蜀中寄信?”

    “嗯?”李绚转过身,皱眉看向孟胜:“胜叔,阿娘嘱咐过你?”

    “王妃过,郎君的终身大事紧要,要我等都不要怠慢。”孟胜话的很含蓄,但就是那个意思。

    李绚摆摆手,一边往后院走,一边有些不在意的道:“此事还未有定论,一切等三日见面之后再,若是不成,岂不是让母亲空欢喜一场,而且稍有差池,得罪了左相一家,也不是好过的。”

    俗话,宰相肚里能撑船,刘仁轨虽然已做到宰相,但他的气量可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大。

    “不过此事总是有所眉目,虽不至于是五姓七家之望,但与左相联姻,也绝对不差。”孟胜开始在李绚耳边絮叨了起来,李绚平静的听着,也没什么。

    大唐素来就有要娶就娶五姓女的风俗,可偏偏,陇西李氏,勉强才挤进五姓之家。

    当年太宗皇帝的侄女婿薛元超,就曾抱怨自己人生有三恨,其中之一便是“未能娶五姓女”。

    早年,太宗皇帝令众臣修订《氏族志》。

    高士廉在初稿中就将下第一姓的尊位,给了山东士族的代表——清河崔氏。

    第二名是卢家,第三名才是李家。

    就这还是考虑到李家是皇族,有平定四海、统一下之功。

    后来太宗大怒,直接让人改了《氏族志》。

    强令陇西李姓为第一,长孙氏列第二,崔家被踢到邻三位。

    虽然如此,但固有观念不会因为一部重新修订的《氏族志》而发生改变。

    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四姓之家。

    陇西李氏非是出了皇帝,怕也挤不进来。

    北魏孝文帝的《氏族志》最一开始只有四姓高门,崔卢郑王。

    陇西李氏在成为皇族之后,也经常和四姓高门通婚。

    ……

    李绚甩甩头,自己怎么就胡思乱想到了那个地方。

    “帮我准备洗浴,再倒一壶茶来!”李绚站在竹林边,看向了一侧的七巧,摆摆手支走了她。

    婚姻之事,李绚虽并不在意,但到了眼前,他还是需要好好思量一下的。

    刘瑾瑜长相殊色,为人温婉贤淑,即便是除了家世,也是一等一的婚姻良选。

    如果不是因为前订突然病故,流言之下,让人疑虑,否则李绚根本不可能捡到这个便宜。

    抛开这一切,当另外一个人开始要走入他的生活,接纳他所有的一切,甚至要和他共享所有一切的机密。

    这种感觉,李绚想想就觉得特殊,畏惧恐慌谈不上,坦然接纳也不是。

    是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感受。

    就好像欠缺一点什么。

    一切都像是理性的在分析彼此在这一场婚事当中的得失。

    李绚看上的是刘家女处理政务的能力,其他长相,性格都要靠后。

    只要嫁进南昌王府,李绚就有信心将她培养成全力辅助自己的得力帮手。

    可是这一切虽然感觉不错,但总觉得欠缺了些什么。

    或许是激情吧。

    如今这个世界,轻易间哪有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

    多的都是日久生情。

    总有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感觉,李绚摇摇头,收拾心情,重新走进了竹寮之郑

    冰凉的手替李绚脱下了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