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从钳工做起_第十一章 第一次雕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第一次雕刻 (第2/2页)

,边和记忆里的雕刻八法对应,什么“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打,切记雕刻是减法”。。。等等口诀。慢慢地脑海里的文字变成了画面,融会贯通。现在李国成既然被打开了雕刻的大门,接下来就是不停地实践,慢慢把模仿上升到艺术。

    “完活儿,爷们,您长长眼”,唐三叔完成了雕刻,兔子是雕刻的真像,唯一不足的是不够灵动,就是一个死物。看看,自己还没上路,就开始飘了。

    “真好,惟妙惟肖,像活得似的”,你亏不开心啊。

    唐三叔也没有纠结,就是随手一玩意,感情投资完成,就该干正事了。

    李国成把自己的想法和唐三叔说了一下,2米高,离地1米是储物柜双开门,上面都做成书柜,不用门,再加上一个碗柜,上面放碗筷,下面放粮食。唐三叔有点失望,按照年龄,以为是置办结婚家具,蚊子再小也是rou,现在活儿不好找,正好过渡一下。

    “包活儿,还是包工包料”,唐三叔希望是包工包料,这样能多赚点。

    “包工包料吧”,懒得麻烦。

    “有杨木和老料红木,您选选”。

    “老料吧,用的久一点”。

    大致算了一下,总共40元,差不离,红木的家具,放在这个年代也不贵,应该还是友情价。

    “您瞧好吧,一准给你用最好的料,包您三代不坏,一周后给你送来”,这个时代的木匠可不是说大话,说传三代就传三代。

    唐三叔也没留下吃饭,匆匆忙忙地走了。

    李国成了了一件事,今天正好给屋子刷大白。

    把屋里的大件儿和不易打理的物件都收入秘境,调制大白水,按照不知道的比例,根据记忆里的稠浠,用洗脸盆调整完成,大白只用掉了四分之一,试着在靠近火炉的墙上刷了一尺见方,然后去找一大爷借梯子,刷墙可不能像糊报纸,需要在秘境外部细细涂抹。

    正好一大爷家里有梯子,客气了几句,拿着梯子回到了家里。一大爷不放心,一起跟着。

    “一大爷,您看看这里,我刚才试了试,靠近火炉现在这块差不多干了”,李国成也不矫情,指着刚才试刷的墙面,让一大爷帮忙看看。

    “可以,不过伱会刷墙吗?”

    “没事,过去和爸爸一起收拾过屋子,也刷过墙”,莫名地有点失落,应该还是前身的记忆影响。

    “那我看你怎么样”,一大爷还是不放心。

    “一大爷,您瞧好吧”,李国成收拾心情,把盆子放到北墙边,沾了沾大白水,墙边开始,从上到下,一气呵成,由于双手太过稳定,刷出的痕迹深浅、宽窄一致,笔直向下。

    “可以嘛,不愧是钳工出身,手就是稳,眼就是准”,一大爷放心的走了,边走还边嘀咕:“我这八级钳工也刷不出他这样的效果,看来是真老了”,一大爷有点怀疑人生。因为一大爷的注意力全部在刷墙上,再加上被李国成的成果刺激,根本没有注意家里少了很多东西,不然李国成还得编理由搪塞。

    “喜刷刷,洗刷刷。。。”越干越起劲,不知疲惫,当然这点活儿也不可能疲惫。

    午饭也没顾上,一口气干到下午3点多,整个屋子从上到下全部刷涂完毕,因为没有干透,颜色显得有点暗淡,就等干透后,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怀着激动的心情,把刷子和梯子还给一大爷,惊得一大爷直呼“还是年轻人,动作真快”。

    把剩下的三分之一的大白送给了三大爷,接收到一波不是是否真心的感谢。都不容易,不必计较太多,反正放到明年底,大白局部也会变黄,到时也是要买新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