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伏笔 (第2/2页)
还寻我做什么?难不成我一个女子,还有颠覆朝廷的本事不成?” 陈世元揽紧了妻子,为其解惑说道:“听说当时查抄东宫府邸时,少了两样物件?” 黄蓁纳闷的问道:“是什么物件,值得这样大费周章?” 陈世元贴近妻子的耳朵,小声说道:“两道圣旨。” 见黄蓁不解?便低声解释起来,“一道是当初先帝册封殿下为储君的圣旨,另外的是册封你为明珠郡主的圣旨,包括宝册和印鉴,你可知这两样要命的东西流出去,若被有心人拿出来,足以证明当今官家得位不正? 猜测和认证的区别就在于此?说句诛心的话,遗臭万年也不为过?” 啊?黄蓁瞬间就明白了那两道圣旨的重要性,尤其是册封父亲为储君的那道圣旨。 黄蓁不安地问道:“那圣旨被父亲藏去了哪里?这哪是官家得位不正这样简单?凡赵氏子孙拿在了手里,仔细筹谋一番,再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岂不是波澜又起? 难怪官家会坐立难安?圣旨不会在槽帮吧?” 陈世元见黄蓁能想的这样深远,足以证明妻子够聪慧,便安抚地说道:“你想到哪里去了?莫说殿下不会看着百姓受苦?就是父亲和我也不会这样做?估计这是殿下定下的疑兵之计?为的就是要史弥远和后来者夙夜不安? 偷来的锣鼓敲不响?这些年当今官家只敢暗地里使手段找人,却不敢当面除掉殿下,也是与顾忌这两道圣旨的去向有关” 黄蓁当年听红姑说过这事,但是当时年纪小没有往深处想,自然也就没有细问?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故事?可是父亲会将圣旨放在哪里呢? 黄蓁百思不得其解?夜里走了困,陈世元没柰何便压着她胡闹了一番,黄蓁疲乏之际才睡了过去。
雀儿半个月后来的临安府,由招娣陪着洗漱后过来见黄蓁。 黄蓁领着雀儿来到宴息处,吩咐人将孩子送去了虎啸堂,上了雀儿喜欢的茶点,又打发人都下去,才问起缘由来? 雀儿苦笑着问道:“到底没瞒过您去?您是怎么知道的?” 黄蓁虎着脸说道:“你莫要管我是怎么知道的?姑姑只说了她知道的,阿婆和招娣也是一知半解,我先听听你是怎么说的?” 雀儿眼圈一红就落下泪来用伏在几案上通快地哭了一阵,才将这大半年的委屈尽数倒了出来,黄蓁也不劝她?直陪着她默默地落泪。 雀儿哭够了才坐直了身子,见黄蓁眼睛也跟着通红,颇觉得过意不去?一开口声音嘶哑的说道:“都是我没出息,连累的您也跟着悬心。” 黄蓁递了杯茶给雀儿,宽慰说道:“不用妄自菲薄?不过是运气不好遇人不淑而已,没了张屠户还不吃带毛猪了,你且与我说说事情的经过,我还是不信汤驷会糊涂至此?” 雀儿用力地吸了一口气,才将原委徐徐道来?随着黄蓁成亲,阿婆和红姑也过临安府来。 雀儿便觉得身上的担子重了,每日和汤驷二人兢兢业业,生怕哪里出了纰漏?是以很少回婆家去。 可是在黄蓁成亲没多久后,雀儿就发现汤驷有些不对劲?好好的对账时银子就短了一百两,汤驷却说不清银子的去向?只让雀儿从他的月俸里扣除。 雀儿只得拿了自己的银子补上,但也留了心眼,吩咐了下去,所有账上流水不经过自己的手,一分银钱也不能提? 又亲眼见到了小林氏去铺子里纠缠汤驷,汤驷的解释让雀儿不能安行?要只是亲戚怎会如此放肆?可是汤驷一口咬定是雀儿多心了。 雀儿一口气从中秋前后,一路讲到她接到小林氏的信,雀儿开始以为是有人在恶作剧。 可是信里内写的太详细了,连汤驷大腿内侧有道疤痕,都写了清楚明白。那道疤痕是汤驷小时候淘气,被牛角划伤留下的疤痕,于是雀儿便坐不住了? 喊上老钱直奔乡下婆家,进门见到满院子晾嗮的尿布,雀儿的腿已经软了,推开厢房的门见汤驷坐在里面,床上还有位妇人抱着婴儿,一家三口其乐融融,落在雀儿眼里尤为刺眼。 接下来的事情就落了俗套,婆家长嫂冷嘲热讽说男人三妻四妾最是寻常,小林氏苦苦哀求雀儿,给她和孩子一条活路,婆婆苦口婆心说什么子嗣为大。 一样闹剧就此展开了,黄蓁没有亲临现场,但也知道雀儿经历了什么?伸手环住了雀儿问道:“汤驷有什么话说?” 雀儿抹了眼泪说道:“汤驷与我说,那一日赶上他休息,便买些酒rou回去看望公婆,谁知公婆去亲戚家喝喜酒了,大伯见他回来很是高兴,就让嫂子张罗些酒菜上桌。 嫂子还出去买只烧鸡回来,恰巧小林氏也来家里串门。 汤驷说因为是自小就熟悉的,也就一起用了饭,他喝了两杯酒后觉得头晕,便回屋子里躺下了,可是酒醒之后,却见他与小林氏衣衫不整的躺在床上。 汤驷说过程他不记得了?可小林氏却说是汤驷酒后纠缠他,她挣扎不过才失了清白?” 黄蓁听到这里脑海里闪过仙人跳三字?下意识地觉得汤驷被人算计了,忙跟雀儿求证道:“汤驷要回去探望父母,他父母事先可知道?” (此章完结) 阅读愉快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