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07章:株连 (第3/3页)
br> 孔临还因此自省了一下。 自家的小子,今后一定要看严实了。 亲自主持过上午的招聘,时间已经过了12点。 临时接到一个通知,孔临匆匆返回自己的办公室,看到办公桌上的辞职报告,简单浏览,签了字,交代秘书一番,才换了衣服,骑上车,顶风冒雪地赶往城北的一家饭店。 来到饭店,被服务员引领着进入一处包厢,这边饭局已经开始。 孔临进门,除了几位熟悉的市里领导,也一眼就注意到陶丙立、郑春等人,而且,孔临还意外发现,坐在陶丙立和郑春中间的,却是一个之前没见过的中年人。 仔细打量,有所猜测。 因为明显与那位闻名全国的少年作家有几分相像。 据说对方之前只是河元市化肥厂的一名普通职工,现在这风光,也是让人羡慕。 晚来罚酒三杯之后,又是一番相互介绍,孔临落座,其中一位市领导当着大家的面,直接问起了岳秀梅的事情。 孔临看了眼已经招呼过的苏全民,说了说对岳秀梅的处理结果,包厢内还是一片气愤之声。 说是太便宜对方。 另一位市领导还提起,一个多月前,凭借少年作家带来的好名声,有个计划投资2000万本来在周边几个县市之间权衡的冶金项目,几乎都要落在河元了。因为那场风波,临时转去了隔壁固理。 现在,事情过去,项目也挽不回了。 能不恨吗? 大家听完,又是一番言语讨伐。 这么说着话,几巡酒之后,话题终于再次转向孔临,说起来他最关心的事情。 市里已经确定,将会对玻璃厂进行改制。 更关键的,资金也有了着落,桑河酒业的老板郑春牵头,将会筹集一笔钱对玻璃厂进行收购,并且再次注资,扩大生产规模。 显然是对孔临这个厂长的能力非常认可,郑春还现场邀请他继续留任,并希望他一同参与改制,成为玻璃厂的股东。 至于钱的问题? 不是问题。 只要孔临愿意,这边可以借钱给他,也算是一种利益捆绑,让他今后对玻璃厂更加用心。 孔临当然愿意! 兢兢业业了这么多年,孔临自诩对得起玻璃厂上下的所有人,但,偶尔的,也难免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多一些回报,不过,他又实在做不了岳秀梅那种人。 现在,也算是名正言顺。 至于因此负债,孔临并不担心,他对自己的能力很有自信,只要别再出前段时间那种事情毁掉上游桑河酒业的声誉,玻璃厂肯定能够蒸蒸日上。 连连答应着,谈过这些,又听饭桌上各种打哑谜一样的只言片语,孔临还确定了另外一件事。 一个传闻。 陶丙立一干人……前段时间搞那什么期货,看来是真发了一笔。 虽然听着似乎不多,但孔临也看出来,因为这一次,更多人开始聚到了这位地位越发确定的河元首富身边,马首是瞻的样子。 还有苏全民。 虽然刚入这个圈子,但明显的地位超然。 现场无论是市领导还是其他富豪,与他碰杯时都客客气气,更是没什么灌酒之类。 那位搞地产的高亮,听到苏全民和郑春偶尔说了几句正在找房子的事情,立刻就开了口,坚持要免费送苏家一套房子,还说户型楼层随便选,如果不满意,他可以亲自盯着进行改造。 最后甚至还加码到了一整层。 说是打通了,住着宽敞,还说什么有个专有名词,叫大平层。 那样子…… 不像是送别人房子,倒像是在讨要房子一般。 不过,孔临也能理解。 听说高亮在城北建的那个小区一直卖得不好,这要是能把少年作家一家人揽进去,立刻就等于多了一个金字招牌。 不难想象,真要如此,多少家庭,为了能和少年作家住得近些,甚至当邻居,都会跑去买房。 然而,高亮算盘打得挺好,还是被苏全民婉拒。 郑春还笑骂高亮想要占便宜。 孔临旁观着,既是好奇,也有遗憾。 可惜了。 某个少年作家,明明是大家都在讨论的对象,今天却没能过来,不得一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