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一四节 一把短佩剑 (第1/2页)
第116章一把短佩剑 话没错。 当下的问题如何解决? 韩忠彦说道:“娘娘生了皇子,嫡长子。我等要想办法安排最合适的帝师,希望他能快一些长大,成为一名合格的帝皇。” “是。”范纯礼认可这话。 梁莘没说话,坐下开始讲知行合一,他能够讲述的也不算太多,只有核心思想。 对于屋内的五人而言,核心内容讲出来就够了。 一位大宗师的思想,可以让他们领悟的更多。 话说两边。 曹昙回到自己的院子,拿起蝶语四训那本书的书稿后摸了摸肚子,她想的和韩忠彦一样,要请最好的老师来教导。 只是,不是当今皇帝的嫡长子。 而是……,梁家的嫡长子。 东跨院内。 苏轼等五人的思想统一了,就是熬。 熬过这十几年,等赵佶的嫡长子成年,在这期间,小心谨慎的守护着这天下。就是哄,也要哄到赵佶别胡闹,就算胡闹也要在某些限度之内。 梁莘怎么想呢。 曹昙回屋,就开始盘算了。 当下,殿前司控制了十分之一,是不是应该和联姻的亲家们多走动,比如高家、潘家。还有,宫里控制了九成,皇城司开始渗入最多再有半年,可完全控制,而后朝堂之上…… 入夜,梁莘回到望雪居,也就是曹昙这院。 有婢女送来热水,梁莘烫了个脚之后,靠在软榻之上。 累。 人累,心也累。 头还疼。 曹昙走过来站在梁莘背后,拿一块刮痧板,解开梁莘的头发。 过了一会,看梁莘表情缓和了之后曹昙问:“若是东跨院的人今日不认同夫君,夫君当如何?” 梁莘反问:“你愿意陪我浪迹天涯吗?” “本是夫妻,为何不愿意呢?” 梁莘这才回答:“世人常说背井离乡,但若在千里之外,可以挣到在家乡十倍的收入,有更好的生活,我相信是个人都愿意去的。我们去儋州,只要能说服沈冲同往,有两千人马,那么用不了一年时间,我就能为那里招来十万户,最多三年,一个儋州就能顶上两个岭南的财富。” “再三年,我们会拥有数万兵马,百万奴隶。我不敢说这天下间的金山银山都在心中,却也知道那么几个。” “再三年,我们开始渗入沿海各州府,控制所有码头与港口。” “再三年,这天下是否姓赵还未知。” 曹昙轻轻的按着梁莘的头:“现在呢?” 梁莘笑了:“三年,哈哈哈。” 梁莘心中明白,自己占一块地方慢慢发展这条路,远不如接收现在还没有被赵佶搞烂的大宋更容易发展。 三年,钢铁产量,梁莘有信心,超过百万吨。而战马,一定能够超过十万匹。 在梁莘穿越前,网上曾经对北宋的钢铁产量进行过争论,有人说一切都是宋粉吹出来的。 梁莘在这里看到一个实际的数据。 依官方记载,按收到的两万铁科税来算,反推是四千吨产量。 但,自王安石变法之后,许多私营的铁坊出现,却是被大贵族、宗室暗中拥有,这些人是不想交税的。 有一份数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