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后的良心_第一二六节 石头运到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二六节 石头运到了 (第1/2页)

    第128章石头运到了

    大理寺这边,开始调查关于曾布的问题。

    梁莘没太关注这事。

    因为,第一比从洮州运来的石头从水路进了汴京。

    梁莘亲自前往码头,盯着。

    虽然是穿越者,这却是梁莘头一次见到洮砚石,而非洮砚。

    事实上,苏轼也想给自己搞一块,亲自雕刻出来的感觉一定很好,但他不能去,他需要回避。

    东跨院的这些老头达成了共识,大伙来梁府自然是悄悄来的。

    在外,与梁莘没必要的情况下,不要同时出现。

    梁府,其实还是有人跟来的。

    戴着面纱的李清照,厚着脸皮,跟在梁莘身后,如果不让来,李清照真的敢满地打滚给梁莘看。

    罢了,全当带了鉴赏员。

    船上,是用筐子塞了草装的,从船上搬下来,便把筐取了,放在一只只的木盒内,特别大的,放在木板上,有禁军负责抬入宫。

    李清照已经翻了不下二十块石头,心中已经给自己挑好了几块。

    梁莘在旁说:“别贪心,最好的肯定要让官家先选的。”

    在挑石头这方面,李清照绝对是专家。

    挑块石,找了一块断掉的擦了擦,然后靠上去,哈!

    李清照哈了一口气在石面上,仔细看看,再轻轻的敲了几下,一脸的享受。

    梁莘问:“是不是上等。”

    李清照回答:“是上等,上等的洮砚呵之可出水珠、扣之无声。再观色,晶莹如玉,石色碧绿,质坚而细。”

    说完,李清照吃力的翻动一块:“象这块,在我眼中便是极品。挑石不仅要看石,还要看外观,这一块若制成砚台,便要保留石皮。”

    “是上等就好。”

    李清照一边继续翻石头,一边说道:“有书中记载,关于正宗的洮砚石产地,有说是凉州的,也有说是陇西的,也有说临洮,但总归都在河湟一带,具体那一块地方才是最正宗的,我也说不好。”

    听了这话,梁莘来了兴趣。

    “矿脉可能延绵百里,你说的地方都有可能是原石产地,那么最好的在何处呢?”

    李清照摇了摇头:“不知,但这确实是上品。”

    梁莘问:“会不会有这么一种可能,洮州确实是洮砚产地,但最好的洮砚石并没有被发现呢?”

    “有。”李清照非常肯定的回答后解释:“我曾经见过一只砚,当时没钱买,石质与这些有些许不同,但肯定不比这些差,所以肯定不止一处有上等的石料。”

    “好。”梁莘听到了他想要的答案:“话说,让你整的琉璃如何了?”

    李清照回答:“沈监司派人接手了,他说可以制作的更大,更平,因为军器监的工匠比咱府里的多。”

    梁莘说道:“既然那事不用你cao心了,明年挑一个好日子,借口寻更好的洮砚石,你带上京玉,曹家或是高家派一子弟带兵马三千,你替我去一次洮州。你只管负责找石头,其余的事情有别人办。”

    “恩,恩。”这事,李清照喜欢。

    李清照生平最大的几个爱好。

    赌、酒、石头、画、古本……

    除去喝酒与赌之外,石头就是她的最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