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谋权篡位_第165章 默啜的野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5章 默啜的野望 (第1/2页)

    过了一阵子,搜山的黑骑

    大队全部都下了山,他们带回了不少的兵器,金银珠宝还有一张水绿色的绢帛,上面写着一些令人不知所以的文字。本来,这些士兵倒也不会特别注意这张绢帛,它除了华贵一点,还有上面有字之外,就没有其他任何吸引人注意的地方。就算再华贵,它也只是一张绢帛而已,和那些金银珠宝比起来,实在是不值一哂。

    可就是这样一张原本应该很普通的东西,却被藏得最隐秘,比那些金银珠宝还要隐秘不少。这引起了士兵们的注意,遂决定将之拿下山,给上面的人过目。

    那男装女子漫不经意地接过那张绢帛。一看之下,那女子的眼睛顿时睁大,那似乎泰山崩于前都不会变色的面孔中,明显地掠过震惊之色,也不多言,将一块佩玉交到那黑骑校尉的手中,道:“你立即派人,立即赶往太原府,让太原留守加紧戒备,同时,多向北方派出探马,你亲自走一遭,带上几个亲兵,快马加鞭去神都,禀告陛下突厥人或将来袭的消息!”

    黑骑校尉一听,神色凝重起来,答应一声,领着几个亲兵,迅若流星地飞驰而去。

    随即,那女子又布置起其他的事情来。她先是让萧明部将龙城和清谷两军的兵器全部收缴起来,然后押着这些士兵前往辽城军的军营看管,以待下一步处置措施出来。又命令刘水带着三十名捕快,将一群已经吓破了胆子的山贼尽数押送到梁山县衙门,以备审谳。

    当这些人都走掉之后,场面一下子变得安静下来,虽然现场还有几百名禁军和不到二十名捕快,但蓦然间少了两千人之后,人数上的巨大的反差还是让现场忽然变得极为空旷。

    ………………

    大漠之上,八月天时,正是秋高草肥之季。突厥人骑着骏马,唱着牧歌,放牧牛羊,一派欢喜气氛。

    黑沙城,位于现HHHT西北,是后突厥“南牙”所在地,也是现在突厥首领阿波干可汗默啜的都城所在。

    牙帐是突厥可汗的王帐,相当于唐朝的皇宫。

    默啜的牙帐很大,金顶金鹰,牙帐前一根粗大的旗杆,上面挂着一面狼头纛,在秋风中飘扬,猎猎作响。

    牙帐中坐满了人,个个身着华贵的锦袍,一身的富贵气息。

    突厥被唐朝灭亡后,成了唐朝的附属部族,深受华夏文明的影响,其风俗习惯,与最初的突厥已经大为不同了,与中原风气有几分近似了,竟然在如此重要的聚会中不穿突厥的皮衣裘帽,而是着锦袍。

    当然,锦袍太贵重,只有突厥贵族才有资格穿,普通突厥人仍是皮衣裘帽。

    默啜身材高大,接近一米九的个头,身胚宽大,可以说是虎背熊腰,很是威猛。一双眼睛特别明亮,透着睿智,一瞧便知是个精明人。

    他端坐在黄金铸就的宝座上,左手握着黄金权杖,打量群臣。

    “今儿把你们召集起来,是要和你们好好议议,如何光复大突厥。”默啜的声音很洪亮,如同洪钟大吕在轰鸣似的,很有震憾力。

    “光复大突厥!”群臣齐声大吼,个个一脸的振奋。

    李靖夜袭阴山,灭了东突厥,之后,唐高宗年间,唐高宗李治又派苏定方灭西突厥。

    从后突厥成了唐朝的附属部族,要听从唐朝的调遣。数十年来,突厥并不死心,一心想要复国,恢复突厥汗国一直是突厥人的梦想。

    默啜这话说到他们心坎上了,无一不是大吼。

    “先可汗起兵反唐,虽然屡有斩获,奠定了大突厥强大的根基,然,大突厥仍未复国,本可汗一直引以为憾。”默啜眼中掠过一抹伤感,道:“到如今,我们才恢复了不过一半的疆域,回纥、九姓铁勒皆未臣服。南方还有强大的周朝,我们虽是多次打败周朝,却是南北受敌,要想恢复大突厥的荣光,仍是很艰难。”

    有后人认为,突厥之所以反叛,是因为唐朝征调突厥打仗,让突厥无法忍受,不得不反叛,其实这不对。

    突厥反叛唐朝,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那些顽固份子不愿臣服唐朝,一心想要光复突厥。

    不要说在当时,就是在现代社会,仍有突厥的后裔想要恢复突厥帝国。

    另一个原因和唐太宗有关,是唐太宗埋下的隐患。

    李靖夜袭阴山,一举灭掉东突厥,如何处置突厥人就成了大问题。在当时,唐朝内部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把东突厥肢解成多个小部落,让东突厥留守故地,也就是漠北,制衡西突厥。

    另一种意见仍是把东突厥肢解成多个小部落,要突厥南迁到河套之地。

    这两种意见争论得很激烈,唐太宗再三思虑后,决心让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