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7章 火器司 (第1/3页)
管事回身冲苏宸拱拱手,谄媚的笑道:“还是侯爷仗义!此事小的必会回禀吾家王爷。” 在他想来,苏宸这是有意和自家王爷修好,否则干嘛出手买下牛车还赠与咱王府?至于作得那首酸诗,虽然听着就一点都不高大上,不过人家位高权重,是陛下面前的红人。而且还有两股枕边风相助,作得再怎么差都是好诗! 围观的官员没人插嘴,大家都对于梁王府的豪横霸道有些看法。此时看着这位管事,都是一脸诡异神情。 回禀你家王爷? 呵呵,梁王武三思不扒你的皮都算是仁慈…… 再看向苏宸的眼神,也有些不同。 这位可太损了,估计是生怕梁王府反应过来时候弥补,所以将这次强买竹炭之事坐实了,让梁王府想补救都不行。 苏宸笑得很阳光,没有一点刚刚使过坏水的样子,要多纯洁有多纯洁:“时辰不早,管事赶着牛车赶紧进城吧,若是耽搁了梁王殿下烧炭取暖,怕是不美啊……” 管事很开心,自觉便是嚣张跋扈的宁国侯也对自家王爷低头了,挺直了腰板,哈哈一笑:“即是如此,那小的就先行一步。” 言罢,带着王府的仆役,将那辆拉满竹炭的牛车驱赶着入城。 守城门的兵卒还要阻拦,却被那值守的都尉呵斥。 “这辆车虽不是梁王府所有,但刚刚宁国侯已将其买下,吾等都已看见,想必入城的诸位官员也都清楚,不会有人闹事鼓噪,且放行吧!” 兵卒一想也是,便不理会梁王府的车队,跑去城门下指挥交通。 那都尉摸了摸下巴,看了看跳上马车的苏宸,心里好笑,这位侯爷也太坏了…… ……………………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的正旦,虽然天色才刚刚泛白,神都城里已是万家灯火,喜庆佳节。 自从武则天登上皇位、改唐为周以来六年,如今的天下风调雨顺、吏治清明,强大的大周府兵北战突厥、西抗吐蕃、扬威域外,国泰民安、物阜民丰。 盛世之兆,已悄然来临。 老百姓是最实际的,他们不会去管你是怎么得来的皇位,偷也好、抢也罢,哪怕杀兄弑弟、逼父退位,都没关系,老百姓不需要一个道德完美的圣人,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让大家吃饱饭的皇帝! 老百姓就是这样,质朴而现实。 太极宫前的御道、广场早已人满为患,三省六部各司官员全体出动,将各自职权范围内负责的外地官员亦或者番邦大使聚拢起来,等待进入太极殿觐见皇帝。 如此多的官员,自然不可能一次性的全部被皇帝接见,所以整个大朝会是有固定流程的。 若是按照现代人的认知,最重要的自然应该是各个番邦异域的“国际友人”,家事再大,也大不过这些友人嘛,国际形象是很重要滴…… 然而,大错特错! 第一波觐见皇帝的,是各地的封疆大吏各州刺史,其后是各州府的地方官,最后才是“国际友人”。 按照流程排下来,“国际友人”进殿的时候已经过了未时,从早晨过来等候皇帝接见,这期间都要站在太极宫外的广场上,没米没水,饿得前腔贴后背…… 至于会不会引起“友邦惊诧”、“国际舆论”? 呵呵,如果是大唐从皇帝到群臣再到寻常百姓,从来不担心这个。 大唐人明白,尊重也好、交情也罢,不是用嘴说出来的,更不是所谓的“礼仪之邦”感化出来的,而是大唐府兵手中的陌刀杀出来的,用胸膛里的鲜血换回来的! 咱就是这么安排,不爱来你就回去,没人请你来! 不服那就干,干到你服为止! 煌煌大唐,光耀千邦,就是这么霸气! 至于武周,由于军事实力的衰退,对待“国际友人”也客气了一点。 当苏宸的马车来到礼部门外,看到一溜儿黄发碧眼的歪果仁恭恭敬敬的排队,等候礼部官员安排觐见的顺序,心底很是有一股豪气冲天而起! 这才是一个有脊梁的国家! 唐朝的歪果仁地位绝对不高。 因为唐朝的强大,不仅统治者以以博大的胸怀看待外国,唐朝的百姓也充满着民族自信心,不像清朝那般锁着国门不让外国人进入,唐朝的长安、洛阳等城市里住着大量的外国人。 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外国的风俗人情与中国不同,“不必猜忌”,如与他们搞好关系,则“四夷可使如一家”。 事实确实如此吗? 非也。 唐朝政府曾颁布诏令,规定“回纥诸胡在京师者,各服其服,不得效华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