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5章 造反密谋 (第1/2页)
“政权旁落在苏玉城手上,此獠会还给武周么?兴许又是下一个王莽。” 听完后,桓彦范神情凝重,略有担忧道:“可此獠只要在神都城,我们就一点机会都没有。” “这个放心,我有一计,到时候可以支开此獠。”李昭德胸有成竹的说。 张柬之审视着他,沉声道:“李相,兹事体大,计划必须万无一失,详细说说吧。” “好!” 李昭德轻轻颔首,起身拉紧窗帘,吹灭烛火。 书房内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或许是政变之事太过惊骇,身处幽暗,竟给张柬之一种诡异的安全感。 “政变,最最重要的就是武力,武力才是根本,其次就是掌控朝堂,变成咱们的一言堂。” 李昭德的声音响起。 “狄仁杰是首相,他是绝不会参与政变,但诏书又不能饶过他。”桓彦范说出心中最大的顾忌。 李昭德抚着美鬓,似笑非笑道:“呵呵,苏玉城这次帮大忙了。” “此话怎讲?”张柬之疑惑。 李昭德:“河北满目疮痍,面对战乱后的凋残景象,还有三十九家世族豪强倾覆的惨烈局面。” “为了稳定局势,恢复生产,陛下必定要派一个安抚使,全权处理河北道事宜。” 桓彦范不自觉点头。 河北道经过突厥侵占本就民不聊生,又有苏玉城大开杀戒,重建工作成了重中之重。 河北道安抚使,相当于手持尚方宝剑的钦差大臣,权势滔天。 “狄公为安抚使?”张柬之声音有些尖锐。 李昭德指节轻叩桌面,“除了他,谁最合适呢?” 张柬之双目一亮,豁然开朗。 为了继续维持苏玉城制定的军功分地政策,陛下绝不会派世家大臣,只会是寒门出身的官员。 安抚使,在河北道权柄煊赫,能让陛下不忌惮的臣子寥寥无几。 为了尽快重建,安抚使还得熟悉河北道风土人情。 狄仁杰,祖籍河北并州,寒门出身的宰相,在河北道威望甚高。 安抚使就是他! 也只能是他! 桓彦范想到这一层,略带兴奋的口吻说道:“可以确定,狄仁杰暂时调离神都城,不会成为政变阻碍。” 说完骤然沉眸,神情怅然,“可政事堂还会添一个宰相。” “魏元忠。”李昭德不假思索。 他? 张柬之思量片刻,赞同道:“魏元忠曾遭酷吏诬陷下狱,被贬贵州,陛下有很高意愿让他起复。” 李昭德嗯了一声,“论治政能力,魏元忠不逊于狄仁杰,狄仁杰远赴河北,陛下绝对会让他填补空缺。” “这样岂不是又一个拦路虎?”桓彦范颇为恼怒。 张柬之借着微弱的光芒,端起茶杯一口饮尽,不急不缓道:“他不算拦路虎,我了解他,早年几次宦海沉浮,此人擅长审时度势,说白了就是见风使舵。” “发动政变时,他会懂得权衡利弊,站在我们这一边。” “剖析得很好。”李昭德补充道:“魏元忠不足为虑,所以政变时,政事堂会处于咱们掌控之中。” “等退位、登基诏书拟定,必将通行无阻,迅速下达神都城各部门,几天内从驿站传遍天下州县!” 此话,让张桓二人信心大振。 在短暂的时间内,控制朝堂话语权。 可武力呢? 没有兵权,怎么控制皇城,怎么抵达御书房? 带着庐陵王冲进宫中,逼迫陛下退位。 这个计划看起来很难,施行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李昭德猜到他们惶恐自疑,便解惑道:“羽林军只听陛下命令,属于陛下的私人武装,平常屯驻于玄武门。” “左右羽林军共六个掌权者,我们不可能搞定全部六人,其实只要三人就可以了。” “轮到这三人值班的时候,让其做内应,突然发动政变!” 张柬之若有所思,禁军也是实行轮班制度,只要轮到内应值班,发动政变就能彻底控制皇城! 可要拉拢三个人,那些可都是陛下的心腹,何其艰难?! “呵呵……”短促的笑声中略显自信,李昭德轻描淡写的说: “经过长时间观察,确定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