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谋定 (第2/2页)
这个时候,堂下所有人都有些忐忑不安。 他们不知道始末,只以为武攸暨被李相糊弄了,他会不会骤然清醒? 毕竟政变目的就是推翻陛下,而武攸暨只认为是下旨诛杀苏玉城。 如果他携带的麾下精锐反水,那政变成功率必然减半。 李昭德似笑非笑,“诸位,人家心急如焚,昨天还催促我什么时候开始呢?” “呵呵……” 堂下松了一口气,露出轻快的笑容。 真是愚蠢的草包废物! 武周江山就要葬送在此人手上! 李昭德收起笑容,正色告诫:“但我们必须谨慎,不能在定王面前露出丝毫破绽。” “等兵进陛下寝宫,到时候定王反悔可就迟了,只能陪咱一条道走到黑。” “是!”众人齐声开口。 李昭德踱着碎步,接着刚才的话题:“南衙禁军,洛水大营,这两处兵马都需要陛下的旨意,当宫里传不出旨意,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王同姣,你是千牛卫检校将军,由你率队迎庐陵王进宫,沿路倘若有阻截,直接杀!” 众人把目光投向一个容貌端正的青年。 王同皎,太原王氏子弟,庐陵王的女婿,娶了定安郡主,虽然定安郡主不是韦妃所出,但王同皎一直是庐陵王府的嫡系。 “遵李相之命!”王同皎抱拳施礼,神色隐有兴奋。 李昭德望了他一眼,目光又暼着其他人,幽幽道:“庐陵王是李唐江山第一法理继承人,是该他登基,诸位不能起别的心思。” 梨花案桌旁,有一半人目光微闪,情绪有轻微波动。
他们当然希望迎相王登基,但眼下最关键是李唐复辟。 等庐陵王坐稳江山,少不了一番龙争虎斗。 不过那也是李唐内部的事,先剿灭武周势力是头等大事,首先必须解决主要矛盾。 室内气氛有些沉闷,桓彦范咳嗽一声,开口道:“监察院呢?他们就在丽景门,得知政变,能迅速进驻皇宫。” “不必cao心。” 许是不想李昭德一个人掌握话语权,张柬之接过目光焦点,他云淡风轻道:“监察院是苏玉城的一言堂,但那也是此子自酿的苦果。” “没有此子的命令,监察院不会有任何动作,张易之使唤不动,鲍思恭、屈贞筠也一样。” 是啊! 众人双眼一亮。 苏玉城在前往蜀地途中,难道还能隔空使唤监察院? 监察院几千精锐,对政事堂不屑一顾,却只听两个人命令—— 陛下和苏玉城。 张柬之环顾众人,拔高声量道:“只要政变成功,便假诏天下。” “监察院看到陛下诏书,便不敢妄动,同样的道理,南衙禁军和洛阳大营也一样。” “所以关键地点只有皇宫,那里成功,大事可成矣!” 话音落下,众人琢磨半晌,皆点头称是。 李多祚等人瞄了一眼面色不悦的李昭德,暗忖:“看来两位宰相想抢政变首功了。” “嗯,张相所言极是。”李昭德轻轻颔首,脸上的表情也恢复平静:“这是大方向,具体细节等政变前夕,我们再商讨。” 顿了顿,他铿锵有力道:“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会让一万兵马进城协助。” 嚯! 此言既出,众人惊骇。 一万军队? 看来李相谋筹备已久,底牌也藏了不少,如今真正打算孤注一掷! 这一万兵马里面肯定有陇西李氏的私兵,还有驻守长安的将卒。 感受到李昭德坚定的意志力,众人神情一肃,胸膛慢慢聚拢着自信。 这一万个人就是天降神兵!足以改变神都城局势! 张柬之神情微不可察闪过无奈之色。 看来这场名载史册的政变,首功只能是李昭德,他才是力挽狂澜,恢复李唐社稷的绝对核心。 侍郎薛季昶开口道:“李相,为避免城内失控,城门必须关闭!” “政变初始,政事堂就要下一道命令,关闭城门。”桓彦范附和道。 政事堂有这个权力,但麻烦的是,如何放这一万个人进城呢? 或者先放人进来,再关城门? 可给守城将领一万个胆子,他也不敢私放军队进京师啊! 李昭德智珠在握,神情平静道:“这不用cao心,我会联系通化门侯门海,他是我的人。” 桓彦范等人齐齐点头,脸上也展露轻快笑意。 李昭德双手撑着桌沿,异常严肃道:“箭在弦上,等我们松开弓弦,我希望是搅动天下的滔天巨浪!” 他目光徐徐扫视了众人一遍,只见众人脸上有紧张、有兴奋、有期待、也有忐忑。 唯独没有恐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