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先帝幼子? (第2/2页)
帅不能当饭吃。 因此面对官家以及宰相们的力挺,一个个都是失望不已。 还以为真是什么隐世大贤呢。 结果就是一个毛头小子。 怎么能让这样一个小年轻,轻易爬到他们头上去呢? 一时间百官怒视着他,都以为他用什么办法蛊惑了官家和宰相。 赵骏则走到门外,深呼了两口气,对殿内的细微声音充耳不闻,昂然踏入殿内。 两侧都是官员,官员们随着他的移动目光也在移动。 赵骏自中间众人出列上奏时特意留出来的通道一路走到台阶下,仰起头,向赵祯拱手道:“赵骏见过官家!” 宋代没有带清仰面视君如同刺王杀驾那么离谱,毕竟这是一个官员敢拉着皇帝的龙袍追着皇帝说教,甚至口水都喷到皇帝脸上的时代,仰头看皇帝并没有什么问题。 赵祯双手虚抬,说道:“免礼!” “谢官家!” 赵骏就把手放下来,依旧站在原地。 “赵骏,大才也!朕深知一个国家要想兴旺,就必须要有主谋之人,需要有卓远见识者带领才能让国家富强。” 赵祯随后环顾下方百官,最后目光看向赵骏说道:“因而朕发现赵骏这般才俊,便破格提拔。特例策封汝为宋国公,归德军、泰宁军、兴国军三镇节度使,领知政制院,统领百官,盛兴大宋!” “再谢官家!” 赵骏又拱手行礼,这比昨天商量得还多出三个节度使来。 不过他也知道宋代的节度使其实就是荣誉衔,类似于勋官当中的上柱国,并不是什么军权职务,基本上就是多领三份工资的差事,倒也无所谓。 所以别说三个,来三十个也没什么意义。 只是让赵骏没有想到的是,当他的爵位和节度使被授予后,下面的群臣们便顿时又一阵sao动。一个个交头接耳,震惊不已。 就连原本打算等赵骏上来之后,立即上奏折弹劾,给他一点颜色瞧瞧,让他知道大宋台谏官厉害的诸多谏官们,都愣在原地,默不作声。
因为这节度使和封国太让人震撼。 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节度使比较泛滥,甚至出现了六十多个节度使,往往一人身肩两镇甚至三镇,比如张、韩、刘、岳四大将帅,基本都是两镇节度使。 后来韩世忠、张俊、刘锜更是身肩三镇,荣誉衔加到了极致。 但在北宋前中期,节度使还没那么泛滥,往往只有朝廷重臣、外戚、皇室贵族才有可能得到一个节度使的荣誉。 如韩琦和文彦博是北宋唯二的两镇节度使,其余官员,纵使宰相,最多就一镇。 可百官们万万没想到赵骏竟被授予了三镇。 且被封的还是宋国公。 要知道大宋国号的来历,可不就是因为太祖赵匡胤曾经担任宋州节度使吗? 所以有宋一朝,其它州都有国公,唯独宋州没有。 但现在却有了。 什么意思? 百官们一时懵逼,随后浮想联翩。 想到一般只会授予宗室和王公贵族的节度使。 又想到太祖起家的宋州成为封地。 再联想到赵骏此人姓赵。 答案呼之欲出! 这是位宗室! 一瞬间,几乎大部分官员,都猜到了赵骏的身份。 毕竟官家暗示得也太明显了一点。 紧接着官员们又思考起来。 官家什么意思? 让一位宗室总揽全国政务? 这是打算立太子吗? 问题是这位宗室到底是谁家的孩子? 有没有资格成为太子? 而且看他的年龄比官家小不了几岁,有这么立太子的吗? 毕竟官家正年轻,应该还可以生孩子才对。 百官也不像刘太后时期,逼赵祯把藩王之子接入宫中,没道理这么早立储的吧。 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难道这位根本不是官家的晚辈,而是官家的.. 刹那间,百官们思绪飞跃。 他们几乎都本能地已经想到,先帝,是不是又搞了一次“借腹生子”? “咳咳。” 就在百官们震惊不已,浮想联翩的时候,吕夷简咳嗽两声,说道:“赵知院上任政制院,节制百官,当为百官之首,请立于左前。” 说罢他往后走了一步,让开一个身位,示意赵骏站在他身边。 宋代继承唐制,以左为尊。 宰相、计相、枢相、副宰相、副计相、副枢相、六部尚书、各殿学士、御史中丞等一二三品高级官员在朝堂上都是站在左边,其余三品以下站在右边。 吕夷简作为宰相,虽说在二府三司当中,枢密院和政事堂是里面的二府,枢密使的本官品级与宰相一样,基本都是从一品。 但地位上往往以宰相为尊,枢密院地位略低于政事堂,所以吕夷简、王曾和王随站在头三位。 现在吕夷简让位,把左手边队伍第一排第一个让给赵骏,其余人就都不得不向后退一个位置,引得后方官员阵型一阵sao乱。 赵骏也没有推辞,就这么站了过去。 一直到这个时候,百官才回过神来,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因为此时此刻,百官的神情里满是对赵骏身份的疑惑。 官家授予他宋国公,三镇节度使? 三相三参对他恭恭敬敬? 姓赵? 总揽全国政务? 百官之首? 他到底是什么身份? 先帝幼子吗? 一时间,原本还打算对赵骏群起而攻的百官,竟被唬住,场间静得像时间停止了一样,无人发出任何声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