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四章 自此南北通渠 (第3/3页)
id='gc2' class='gcontent2'> 不过铁路的难点在于开凿隧道,太平洋铁路很多地方要凿隧道耽误工期,平原区就没这么麻烦,一路铺设枕木和铁轨就行,速度会比较快。 原本赵骏是打算一万人一个月内就完成,没想到这才二十来天就搞定了,这是打算提前一千年上演中国速度吗? “那我去看看。” 赵骏站起身,随后看这众人说道:“今天就先散会,外面那么大的雨,你们就别去了,我去看看。” “额” 众人虽然也想去瞅瞅,可赵骏说的也确实对。 最近天气越发寒冷,又是暴雨倾盆,这些宰相们都六七十岁的人了,身子骨顶不住,就只能算了。 范仲淹张了张嘴本来想去,但他下午兵部那边还有事,最后也就只能没去了。 赵骏出了政制院,现在才是中午,可外面天空几乎是灰色的,无数白色的线条滴落。 侍从打着伞,送赵骏一路到了宣德门外,然后护着他坐上了马车。 马车浩浩荡荡,周围百来护卫,向城南而去。 此刻城南距离汴梁约五六公里外,一座简陋的车站拔地而起,里面有一条笔直的道路直通南方。 道路上铺设了两条轨道,基座不是水泥,就是一些沙石上面铺了枕木和轨道。 没办法,如果要用水泥当基座的话,工程量和成本就太大了。 不过轨道只要拼接在一起,就非常牢固。除非人为破坏,否则的话基本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当赵骏的马车抵达火车站的时候,工部右侍郎苏舜元连忙过来迎接。 这次工程就是他主持修建。 “见过知院。” 苏舜元上前拱手行礼。 “嗯,修得如何了?” 赵骏走下马车,披着厚实的棉衣和棉披风。 外面风雨飘打,寒风像是刀子一样刮在脸上,让他略微有些睁不开眼睛。 等稍微适应过来,就看到荒野上,烟雨当中,一群群民夫穿着蓑衣,从南方的铁道尽头缓缓回来。 “这是工人们回来了。” 苏舜元眺目看着远方说道:“此修至尉氏七十里,我们选择的是从两方同时开始修,如此就能加快工期,今天早上正式竣工。” 赵骏奇道:“这样修的话,就不怕修到一起对不齐吗?” “不会的。” 苏舜元笑道:“在修之前就已经规划好了道路,铺上碎石子,规定铁轨距离,工人只需要按照碎石子上面的标注钉入枕木和铁轨就行。” “工部人才辈出啊。” 赵骏叹了声古人的智慧确实不容小觑。 风雨当中至少两三千名民夫回到了汴梁,工部组织人手开始发放工钱。 赵骏在诸多官员的陪同下,视察了铁路沿线大概四五公里,到下午才又返回火车站。 这个火车站简陋得像是几间平房,外围也只是用栅栏圈起来,连检票口都没有。 但在这个火车刚刚问世的年代,工业还未真正发展壮大,能修建出一条三四十公里长的铁路就已经是个奇迹,倒也无需在意火车是否简陋。 回到车站后,赵骏做出指示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铁轨建好不代表就能通行。唯有真正通行,才算是检验合格。” “是。” 苏舜元说道:“明日工部就会与物理研究院将一台蒸汽机在铁轨上组装好,进行试运行。” “嗯。” 赵骏说道:“年关将至,按照惯例,周边诸国将遣使者来大宋向陛下庆贺新年。陛下此次准备在新年初始,邀请万邦使者观礼,以彰显大宋国威,切不可出乱子。” 苏舜元正色道:“请陛下和知院放心,下官定会不负嘱托。” “好。” 赵骏称赞道:“我大宋未来可期,一骑绝尘,自明年始!” 众人看向外面的车站。 淅淅沥沥的雨还在下,但所有人都已经在憧憬,那一列列火车在上面行驶的风景。 从明年开始,至少汴梁到尉氏的火车将通车。 顺利的话,之后尉氏、鄢陵、临颍、舞阳、方城、南阳等沿线将很快铺设好铁路。 自此南北通渠,汴梁以北有运河直通河北,南方则有铁路抵达南阳。 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的货物,将再也不用先由长江运到浙江,再从浙江返航来汴梁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