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二章 钦差到来 (第3/3页)
> “相公。” 河北路转运使韦焕之跟着范仲淹视察了营地之后,回到营帐里,向范仲淹说道:“咱们的进度还是很快,相信要不了几天就能攻下良乡了。” “嗯。” 范仲淹点点头道:“应该七八天后就足矣。” 韦焕之苦笑道:“就是感觉这样的打法也太慢了些,打个良乡怕是耗费了我们快一个月了,之后还有那么多城池,怕是要打好几年。” “没办法,要想减少伤亡,就只能稳步推进,这也是最好破灭辽国的办法。” 范仲淹说道。 之前他们半夜也尝试过偷偷把火炮带到阵前,偷袭城池。 奈何半夜三更炮轰,别说准确打破城门,就连落到城墙上的炮弹数量都屈指可数。 宋军的炮兵虽然准头向来都比辽军强得多,可没有夜视能力,就几乎不可能瞄准,完全就是瞎打,吓唬吓唬辽军而已。 而一旦到了白天,良乡城上的火炮就会反击他们。在拥有一定射程优势的情况下,宋军也不敢顶着炮火进攻。 所以要想真正减少伤亡破开城门,就必须要一步步挖掘作业,慢工出细活,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相公,好消息啊。” 河北路提举御史司知司韩昉走了进来,拿着一叠公文笑道:“泥沽口传来消息,是狄相公的回报。” 狄青如今也是枢密副使,由于大宋惯例是枢密使和枢密副使都有枢相和副枢相的称呼,因此现在可以对狄青说一声狄相公了。 “哦?” 听到是狄青的消息,范仲淹连忙问道:“汉臣有什么喜事?” 韩昉将公文放到了范仲淹桌上道:“狄相截断了榆关,让近十万辽军不能过,大量的辽国辎重、粮草、火药都堆砌在关外。” “厚厚厚” 范仲淹发出了爽朗的笑容,拿过公文扫视了一眼,满意地点点头道:“看来我们是不用等好几年了,最多明年就能让辽国败亡燕云,遁走于关外去。” 韦焕之笑道:“若是相公趁胜追击,不就能灭了辽国吗?” 范仲淹脸色微变,没有搭理他的话。 见范仲淹的样子,韦焕之顿时意识到说错话了。 主要也是以前宋军都唯唯诺诺,如今忽然强得逆天让他们有些不习惯。 一时间竟然说出这种大话出来。 却偏偏忘记了范仲淹已经是位极人臣,担任政制院宰辅。 同时这一仗打完,收复燕云肯定是极有可能。 若是再把辽国灭亡的话,那大宋皇帝陛下该给他什么封赏? 功高盖主势必出祸乱。 所以韦焕之赶忙想要找补,就说道:“当然,如今辽国强盛,想要灭亡也绝非一朝一夕。” “嗯。” 范仲淹这才缓和了语气,微微点头。 便在此时,外面有传令兵急急忙忙进来道:“报,天使已到门外。” “哦?这么快来了?” 范仲淹之前已经听到了朝廷信使飞马过来告诉他会派钦差卫队过来的事情。 只是按理说钦差数日前才出发,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他急急忙忙起身,稍微整理了一下衣服,这才出了帐篷,率领一些河北路的文官和武将出去迎接。 等他到营外的时候,就已经看到钦差卫队抵达。 来人正是如今同知谏院,左谏议大夫王素,目前是谏台的二把手,也是改革派的主力军人物。 王素下了马车后见到范仲淹,先向他行礼道:“下官见过范相公。” “嗯。” 范仲淹微微点头。 随后王素才取出赵祯的诏书宣读。 范仲淹就拱手行礼,在王素朗读诏书的期间,保持着这个姿势。 诏书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勉力范仲淹,鼓励他继续加把劲,争取早日击败辽国。 宣读诏书是在营前,周围很多将士都看着,可以说是非常高调。 等到诏书宣读结束之后,范仲淹才拱手接过诏书说道:“臣谢陛下,身负皇恩,臣必当万死不辞。” “范相公,陛下和知院对你寄予厚望,还让伱莫要让他们失望才是。” 王素将诏书递到了范仲淹手里。 “那是自然。” 范仲淹应了一声,随后说道:“天使请入营。” 随即钦差卫队进入了大营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