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字七书_第22章 天下大势分必合,天生杨坚复汉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章 天下大势分必合,天生杨坚复汉家 (第2/2页)

让汉族永远成为柔弱待宰的羔羊。

    但北周和北齐在残酷的吞并和消耗战中,出现了巨大的兵力空缺,汉族才迎来了在军事领域的发言权。

    当年,北周太祖宇文泰在邙山大败,他的鲜卑族精锐部队损失惨重,为了力图生存,也为了再次集中力量对抗北齐,宇文泰发布了一条面向全社会的无差别征兵命令。

    这条命令,让关中的汉族有一半都成为了士兵,士兵基数大了,就一定会出现将军,也会逐渐出现优秀的军事统帅。

    于是,汉族在朝野的力量快速增强。

    时代,需要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王朝,一个强大强悍的中央集权,高效运作的汉人王朝。

    时代,也要求恢复汉魏以来,汉族的荣光。

    那是汉族最美好的年代,也是拥有无限光荣和梦想的年代。

    但在王朝创建之前,杨坚还需要名正言顺地走完一些规定的程序。

    他创建一个全新王朝的条件,已经万事俱备。

    杨坚准备采取“禅让”的传统登基方式。

    这种登基的方式,传承自尧舜时代,表面上温情脉脉,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伴随的过程和结果,往往血腥而残酷。

    但中国的政治追求名正言顺,合乎礼义,禅让当然也有一整套标准的流程。

    首先改朝换代必须“应天命”。

    于是,庾季才粉墨登场,他提出“天不能无云而雨,皇王不能无气而立。今王气已现,须即应之。”

    庾季才非常精准地判断二月甲子是禅让的黄道吉日。

    因为这一天,是汉魏二代强盛王朝的立国之日,也正好碰上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之时,可谓春雷一响,万物复苏,符合新王朝滋润生长万物的气魄。

    新的王朝,自然需要万象更新。

    杨坚大喜,这是上天的吉兆。

    第二步就需要“应人事”。

    新王朝必须要得到朝野上下的大力支持和承认,耆老宿旧,功臣豪强就需要表态和效忠,以表示新王朝的建立深得民心。

    要完成这一步不费吹灰之力。

    几大实权人物早已倒向杨坚,晋阳李穆家族,幽州于翼家族,北周帝国二大心腹要地的实权家族,早已把赌注,完全押到了杨坚身上。

    杨坚的目光,投向了新**蜀的封疆大吏梁睿。

    他的威惠和政绩,声名斐然于巴蜀大地,民夷悦服,但同时,他的声望也让杨坚颇为忌惮。

    梁睿非常上道。

    他立刻奉上劝进表,这虽然不是雪中送炭,但绝对是锦上添花。

    梁睿的态度,同时也代表了北周朝廷中,绝大部分非杨坚核心圈子中人士的态度。

    梁睿本人也曾经犹豫不决,但在当时名士薛道衡的劝说,“天下之望,已归于隋”,才下定决心劝进。

    有此三方面封疆大吏的明确支持,再加上杨坚的核心死党圈子,其余次一级的传统势力,都是墙头之草,他们有足够的理由,去支持杨坚的改朝换代的大计。

    禅让的第三步就是“三让”。

    北周的旧皇帝照例要起草禅让诏书,当然,这么正规而重要的文件,肯定只能由才名冠绝天下的文胆李德林cao刀,杨坚也必须照例推辞三次,才有满满的仪式感。

    然后周主逊位,隋主登基。

    周静帝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只能乖乖搬出皇宫,为新的皇帝挪出位置。

    杨坚接受皇帝玺绂。

    戴上远游冠,接受册玺,改服纱帽,黄袍,着衮冕。

    然后登基大赦,改元“开皇”。

    祭天祭祖。

    复杂的登基仪式终于完成。

    杨坚走向前台,他是历史名君,也是一代雄主,他叫隋文帝。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