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字七书_第29章 祸水南引藏祸心,东西突厥互争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章 祸水南引藏祸心,东西突厥互争雄 (第2/2页)

化时,东突厥的宗主国地位也面临挑战。

    更严重的是第二颗定时炸弹。

    东突厥在权力更替中,很长时间,实行了兄终弟及的兄弟传位方式,而不是中原王朝传统上的父子相袭的传位方式。

    时间一长,必然产生血统混乱,有资格继承汗位的人选过多的情况。

    合适的人多了,就一定会产生争斗。

    现在就是混乱和挑战最为严重的时候。

    东突厥内部已呈现分裂之势,大小三个可汗并立,互相争权夺利,加上西突厥的达头可汗,也想分一杯羹,局势愈加复杂。

    沙钵略作为名义上的大可汗,依然对这个帝国享有最高的支配权。

    他的弱点是在于他的上位,是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

    妥协,就意味着缺乏绝对的权威,从而会导致出更多的妥协。

    当年东突厥佗钵可汗将要病故时,有意将自己的汗位,交还给兄长之子大逻便。

    佗钵临终交待自己的儿子庵罗说:“吾兄不立其子,委位于我。我死,汝曹当避大逻便。”

    庵罗遵循父亲的遗志,准备让位给大逻便,但突厥各部却并不同意。

    因为大逻便虽然是合法合理地指定继承人,但他的母亲却出身微贱,并且大逻便本人也没什么才华和势力。

    他难以服众,他也没有绝对的力量来领导东突厥各部。

    这对于以血统为贵,以力量为话语权的突厥人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并且庵罗和其父亲平素很得士心,已经形成稳定而牢固的利益群体,他们需要庵罗来维系这个局面,以保障自己的利益。

    在这个争立的关键时刻,出现了一个变量。

    他们这一辈中,年龄最大,最骁勇,势力最大的堂兄弟摄图,即后来的沙钵略可汗,投出他决定性的一票。

    他说:“若立庵罗者,我当帅兄弟事之。若立大逻便,我必守境,利刃长矛以相待。”

    于是,庵罗得到摄图的支持,力量大增,东突厥内部争议平息,庵罗被推立为可汗。

    大逻便也不是好惹的主,他眼见煮熟的鸭子都飞走了,难免心生怨气。

    但木已成舟,事情已不可挽回,他自恃身份,当然不能和庵罗明刀明枪直接开战,但心中一口恶气实在难以渲泻。

    于是,他委派了专门的使者,来到庵罗的大帐,当面辱骂庵罗。

    指责庵罗违背了自己父亲的遗愿,是个不忠之臣,不孝之子。

    庵罗心中本来就有愧于大逻便,便只能闭口不言,任由使者放肆。

    使者没达到目的,竟然并不停止辱骂庵罗,在大逻便的使者日复一日地辱骂之下,庵罗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

    他知道这个可汗的位置,自己难以坐安稳,他采取了躲避的方式,赶快将大可汗的位置让给推立自己为大可汗的兄长摄图。

    于年龄,于资历,于能力,于实力而言,摄图显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这就是沙钵略大可汗。

    大逻便并不放松,他的目的还没有达到,他心想,当时自己没有当上可汗,主要还是摄图从中搞鬼。

    如今摄图势大,又成了沙钵略大可汗,自己却一无所获,这无法让自己满意。

    他当然不能用对付庵罗的无赖方式对待沙钵略。

    这一次,大逻便选择和沙钵略大可汗讲道理。

    他对沙体略说:“我与尔俱可汗子,各承父后。尔今极尊,我独无位,何也?”

    有理有据,也击中了沙体略的弱势,因为他本人并不是指定的大可汗。

    于是,沙钵略妥协,搞了一个三可汗分立的体制。

    他封庵罗为第二可汗,大逻便为阿波可汗。

    而在西突厥,沙钵略的叔父玷厥,号称达头可汗。

    于是,突厥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四可汗并立的局面。

    虽然沙钵略作为名义上的大可汗,依然对这个帝国拥有最高的统治权力,但他和往日的大可汗相比,已经失去了绝对的权威。

    现在出现了一个绝好的重新树立他权威的机会。

    杨坚篡周,而北周的千金公主立志为她娘家,为她的整个宗族,为她的宗主国北周复仇。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和理由,沙钵略敏锐地感到,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可以进行一次全国总动员,以扩大和巩固自己权力和威望。

    在突厥,只尊重力量最强的真正王者,沙钵略已经感到,他想提高威望,并不能从政治妥协中达到目标。

    要想成为突厥人心悦诚服的大可汗,必须在战场见。

    谁更强,谁就有理。

    沙钵略看的非常准,这确实是一个绝佳的时机。

    但这个时机,却并不是属于他,而是属于他的竞争对手,是属于杨坚的隋朝,属于长孙晟,属于那个老天选择的神一样的男子。

    对于他沙钵略而言,这是衰败和恶梦的开始。

    如果有选择,他将不会发动这次全国性的针对隋朝的征伐,但是,历史,永远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那是怎样一种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过程和结果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