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9章 牢sao太盛防肠断,位尊情蜜避嫌猜 (第1/2页)
王谊摊上事了。 他的儿子突然离世,公主不但死了老公,成了小寡妇,还要天天为他披麻戴孝,不娱不乐,不笑不语。 这成了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 隋唐的公主们,嚣张跋扈,不遵礼法,那是家常便饭,她们名声在外,很多大臣,清白儿郎都不愿意与皇帝结亲。 即使在唐朝成立一百多年后,唐文宗依然心有不平地说:“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这当然是比较夸张的说法,但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娶皇帝的女儿,要面临很大的现实和政治压力。 隋朝的情况,显然也并不会比唐朝更好。 王谊一样面临这个压力,他是一个纯粹的政治人物。 王谊为了讨好杨坚,他的儿子死后才一年,便以公主年少为名,请求除掉为夫守丧之礼与丧服。 这是一个容易被竞争对手抓住的错误。 在古代中国,以礼治天下,礼法有时甚至比法律更加具有强制性。 丈夫死了以后,妻子守孝三年,是古之大礼。 现在才过去一年,王谊公然想要去麻,这显然是漠视礼法的行为。 杨坚一朝,所赖以存在的统治理念,实际上只有二字“孝”与“礼”。 只有遵从这二个字,上至朝廷,下至黎民百姓,才可能形成一种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才可能成为忠臣孝子,一举一动,合乎规矩,一心忠君,全身为国。 以礼治国,思想和观念远比刀剑更加管用,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高明的统治手段。 现在王谊为了讨好公主和杨坚,不惜公然违抗礼法。 这自然授人以柄,容易引起他竞争对手的攻击。 如果说王谊是关陇集团硕果仅存的元老级人物,那杨素就是这个集团之内,冉冉升起的最耀眼的新星。 新人要想上位,必须踏着旧人的尸体才能过去。 杨素抓住了这个机会,他赌赢了这一把。 他向杨坚上书,先指出王谊的错误,“夫妇则人伦之始,丧纪则人道至大,苟不重之,取笑君子。” 然后,他提出必须按照律法,进行公开的审理,“轻礼易丧,致妇于无义。若纵而不正,恐伤风俗,请法推科。” 理由光明正大,也立得住脚。 但王谊此事,本意是想为公主争取利益,杨坚虽然早就想对王谊下手,这次却并非最佳的时机。 杨坚并没有对王谊做出实质性的处罚,只是从此之后,他对王谊恩礼稍薄。 当不信任的裂缝产生,就会越长越大,最终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 王谊不知死活,不肯收手。 他正是年富力强,孜孜求进的中年,他不愿意放弃一马平川的仕途。 其实那也可能是绝命之途。 王谊才四十六岁,在政治上,这是黄金的年龄。 但在杨坚看来,这恰好是王谊的一个致命之伤,因为杨坚以外戚矫诏辅政时,正好是四十岁。 而能得善终的韦孝宽,李穆,于翼为杨坚效命时,都已是七十来岁。 在七十古来稀的古代,他们都已是风烛残年,并不会对杨坚构成致命的威胁。 因为,不管他们本身多么厉害,他们也耗不过冰冷无情的时间。 他们一定会死在杨坚的前面,到时一切归零,重新开始。 但王谊的人望和年龄,还有他永不知止的进取精神,在他家的政治婚姻,因为儿子之死而趋于淡薄之时,王谊的威望,就成了和杨坚一朝格格不入的风景。 王谊很快就触犯了杨坚的逆鳞. 因为他心有怨气,便会口出怨言。 这是理所当然,他是关陇集团的中坚人物,是屹立于北周和杨隋二朝的政坛长青树 忽然之间,他就失去杨坚的信任和恩宠,发几句牢sao太过正常。 但牢sao太盛防肠断,这次发的牢sao是他一生之中,无法承受之重。 他发发牢sao,就把命都弄没了。 王谊被人抓尾巴,向杨坚举报,并且安下了一个谋反的罪名。 非常吊诡的是,谋反罪名虽然并不成立,但参与发牢sao的二个人,却先后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这就是著名的“牢sao谋反案”。 另一个和他一起发牢sao的人是元谐。 他也是杨坚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