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其亡其狂必有自,五牙楼船蜀中来 (第2/2页)
国蹦得更高,到时才可摔得更重。 当他准备就绪,胜券在握时,他立即显露出一统天下的自信和霸气。 事情缘起于萧梁灭国之后的余音。 梁国本来是南梁朝的一个分支,是苟安于长江中游的一个方圆三百里的地方势力,也是北周监护下的傀儡政权。 原南梁的政权主体,大体被陈国接收。 因而,从传统上,梁国与陈国一体胎生,承前启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文化上,萧梁更亲近陈国,而不是篡周而立的北方政权隋朝。 很自然地,当杨坚征发梁国君臣二百人,北上进入京城大兴城之际,梁国父老遮道痛哭,“吾君其不反矣。” 可见当时梁国上下,都心知肚明,萧梁将从历史长河中消失。 梁国之主萧琮理所当然,无法拒绝地进入大兴城,彻底臣服隋朝。 但梁国上下,并不是每个人都心甘情愿地,看着萧梁覆灭祀绝。 从投资的角度讲,也需要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这样一处断根,另一处还有再起的可能。 梁国皇族萧岩就想东山再起,他投奔陈国,他们梁国起家时的根基在那里。 在江南,在三吴之地,他们还有复国的希望。 萧岩做了个大动作,和他一起入陈的,还有梁国十多万不愿做亡国奴的子民。
陈后主大喜,认为天下归心,他得到梁朝势力的强化,就有更多的本钱,做他的诗酒天子了。 杨坚大怒,这是赤裸裸的,无底线的挑战。 陈国竟然敢公然地接纳自己的附属人民,这已是毫不留情的公然敌对行为。 作为强者,杨坚立即从这件事件中,找出了利益点,萧岩的投陈,是非常好的伐陈理由。 他等这个名正言顺的讨伐理由,已经等了很久。 于是,杨坚露出獠牙。 他对高颎说:“我为民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杨坚正式下令,准备南征陈国。 首要的事情,就是造船。 江南之战,水战为先。 陈国拥有训练精良的,强大而具备震摄力的水军。 混一南北之役,必须要依靠水军,而水军的核心,在于战船。 杨坚早就做了和陈国硬刚的准备,隋朝已经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 他命令杨素在蜀中开始大规模造船,他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也最为巨大的战舰,叫“五牙”。 这是当世最先进的巨型战舰,融合了当时最先进的工艺和技艺。 制造这种巨型的战舰,体现了隋朝可怖的军事技术以及动员能力。 战争,是国力的体现,也是比拼国力的消耗战。 陈国,虽然拥有技术,却并无足够的实力和意识去建立最强大的水军。 战争还未开始,胜利的天平已向隋朝倾斜。 在建造战舰时,杨坚体现出了大国的霸气。 按照惯例,这种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意图,都是绝密,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杨坚反其道而行,他在朝廷上说:“吾将显行天诛,何密之有!” 更夸张地是,他将建造战般的一些木料有意投入江中,让其顺流而下。 这就是明示长江中下游陈国的驻军,北面的隋朝,正在建造战舰,南征的战斗,一触即发。 杨坚自信满满,豪情万丈地说:“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 但陈后主既不畏惧,更不会改变。 他现在的日子过的舒适而安逸。 施文庆绝对是一个理财的高手,他的生财有道,满足了陈后主想象之中和意料之外,无限制的游乐荒yin。 同时,孔范将一切不好不利的消息封锁,陈后主听到见到的,都是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 在北方,杨坚的平陈之役,已是箭在弦上,蓄势必发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江南的风流,总会被雨打风吹去。 三百年了,该回家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