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字七书_第81章 杨广江都初受戒,智者禅心云水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1章 杨广江都初受戒,智者禅心云水游 (第2/2页)

住意。

    但杨广显然不想错失笼络智者大师的机会,便几次三番请求智者大师留在江都,这样杨广才能更好地利用智者大师在江南佛教的影响力。

    智者大师心硬如铁,当杨广坚持己见时,他立即撕破脸皮,当场和杨广翻脸,拂衣而起,并且对杨广说:“先有明约,事无两违。”

    杨广知道智者大师终是不能为己所用,也知道今日情势,无法用强,只好故作大方,不再坚持,而合掌礼送智者大师,连夜出了江都城,寓居城外禅众寺。

    智者大师鱼游于渊,鸟栖入林,在这里,才是智者大师的天地,才是其思想和力量的源泉。

    但江都易来,却不那么容易走。

    杨广需要智者大师的号召和影响力,哪怕他只是象征性地呆在城外几个月,也需要他坐镇江都以安众心。

    于是,杨广使了一招缓兵之计,他和智者大师约定,“待来年二月,约至栖霞送别。”

    智者大师只能接受,天台宗要想在江南发展,和官府直接决裂,是其不可承受之重。

    杨广想在这几个月时间之内,说服智者大师留在江都。

    但智者大师终是不愿意做杨广圈养的家僧,约定日期一到,他立即逃之夭夭,西上庐山,远离江都这个是非之地。

    智者大师如此,杨广对于其余江南名僧的延揽,也是如此。

    这可能和佛教在江南长期和皇权比肩,江南名僧不屑进入杨广的私人幕府有关。

    比如彭城靖嵩和尚就说过,“王城有限,动止严难,虽内道场,不如物外。”坚持不应诏。

    但整体而言,杨广的江都四道场,还是延揽了很多佛道二教的人士进驻.

    有了政府的加持,江都城内,四道场一时气势雄壮,蔚为壮观。

    但作为江南佛教领袖的智者大师,却并没有入驻慧日道场,这显然算不上是一件圆满的功德。

    但是,杨广和智者大师的师徒关系已经确立,智者大师也需要利用杨广的支持,为佛教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况且,在二人的交锋之中,智者大师未免就不存在点化杨广,让其彻底皈依的心思。

    从历史上而言,有大把的名臣帝王,臣服于佛教的熏陶渐染之下。

    从结果来看,智者大师成功了。

    杨广虽然没有成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但江南的佛教,却在杨广成为皇帝之后,在他的大力弘扬之下,压倒北方的佛学,而成为天下的显学和正宗。

    但杨广也没有输,他和佛教的发展相得益彰,在佛教发展史上,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不是受累于他二世而亡,残暴荒yin的恶名,杨广或者在文化上,是一个矫若惊龙,风神如玉的浊世佳公子,谱写了无数让人俯首称道和神迹。

    智者大师在和杨广相互的文书往来中,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呼吁杨广重建并修整僧寺,以建立功德,收拢人心。

    二人就在这种表面的平静和客气之中,维持着师徒关系。

    杨广的目的始终没有改变,他终于等来了又一个可以将智者大师延揽入江都的机会。

    这个机会起源于智者大师一次不堪回首的布道经历。

    智者大师曾在荆湘传道,一是落叶归根,远游思本,二是可以远离江都的权力中心,是非之地。

    智者大师终于回到自己家乡荆州去弘扬道法。

    这本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但智者大师玩大了。

    智者大师声名在外,他这次布道,规模太大了,以致于惊动了官府,他的下场非常狼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