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可汗求婚始为乱,公主大义终成空 (第2/2页)
主,乃许婚。” 突利堂堂可汗,势重位尊,去打击大义公主这样一只落水狗,那当然是手到擒来 突利在都蓝耳边一阵深刻的分析,估计最大的理由,就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毕竟大义公主,始终是前朝的公主。 再好的前朝公主,也比不过现今王朝的新人。 都蓝可汗终于被打动。 大义公主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她虽然被除掉,隋突双方之间,却依然需要新的沟通桥梁,都蓝顺理成章地请求隋朝赐婚。 于是,突厥同时有二个可汗,都在请求隋朝赐婚。 这是一道单选题,还是做一个皆大欢喜的全选题呢? 长孙晟,立即贡献了他长孙五策中的第三策:许婚突利,拒婚都蓝, 这又是一个离间计,完全贯彻了长孙晟离强合弱,远交近攻的八字方针。 长孙晟详细分析了不许婚都蓝的原因。 他眼光似乎穿透历史的迷雾,他对杨坚条分缕析地说:“(都蓝)虽与为婚,终当叛去。今若得尚公主,承藉威灵,玷厥,染干(突利)必受其征发。强而后反,后恐难图。” 长孙晟看得非常准,在隋突冲突中,都蓝可汗始终是个投机分子,加上他作为大草原上的大可汗,天性使然,必须南侵,与隋朝为敌。
所以,不能培养他坐大,以免养虎遗患。 但许婚突利却可以得到实际的利益。 长孙晟接着陈述了他对突利的了解和规划。 “且染干(突利)者,外罗侯之子,素有诚款,于今二代,前乞通婚,不如许之,招令南徙,兵少力弱,易可驯服,使敌雍闾(都蓝)以为边悍。” 显然,许婚突利,一是可以扶植突利的势力,以对抗大可汗都蓝。 二是可以离间突厥二个可汗之间的情义。 三是可以让突利为隋朝守御边境。 长孙晟这第三策因时因地因人而施,可谓妙到毫巅。 他的离间大计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于都蓝而言,他是尊贵的突厥大可汗,又是大草原上实力最强大的族群,但隋朝却不肯赐婚。 但同时却又赐婚给小可汗突利,这是一种赤裸裸的侮辱,也是一种明目张胆的挑衅。 大草原上信奉以德报德,以怨报怨的准则。 并且,隋朝为了加深都蓝和突利之间的冲突,更是火上添油地做了二件事。 一是对于都蓝和突利的使者,隋朝有意识地特别重视突利一方,不论是赏赐或是座次,都让突利使者凌驾于都蓝使者之上。 同时,对于突利部落,杨坚特别派出高规格的朝中重臣出使拜访,比如当世大儒牛弘,核心大臣苏威都曾经出使突利的境内。 这份超卓的荣耀,都蓝都不曾享受过。 既然隋朝如此厚此薄彼,都蓝别无选择,他既痛恨隋朝的背信弃义,更痛恨吃里爬外的突利,这是明目张胆的背叛,是突厥的突jianian。 但都蓝却没有理由再向突利发动内战。 他即位之前几个大汗之间的战乱,给突厥和大草原带来了无法修复的创伤,说到底,现在隋朝如此轻视自己,也是双方军事实力对比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但隋朝要战争,他都蓝必须,也一定会奉陪到底。 突厥的民族,宁死不屈。 长孙晟非常敏锐地了解到这点,他说服突利,都蓝即将对他发动战争,而如果他居于都蓝的北方,一旦战事突起,隋朝将远水救不了近火。 突利从最初娶到隋朝公主的喜悦之中,清醒过来,他这才知道,自己无意之中,已经被绑上了隋朝的贼船。 但现在后悔,却为时已晚,他非常清楚大草原的局势,他和都蓝之间,已无法共存。 如果自己坚持再僻处都蓝的北方,迟早有一天,他会被都蓝吞并,身死族灭。 他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依附于隋朝,才能和都蓝掰手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