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杨俊怀恨因枉死,太子遭诛皆为名 (第2/2页)
杨坚这句话,说得非常重,也许他当时说此话时,心中浮现的是杨素奢侈大于皇帝,宅院更胜过皇宫,派场也是全天下第一的种种,让他并不那么愉快的行为。 杨素是个人精,他隐约听出了杨坚指桑骂槐,他心中警惕,就不再多言。 杨俊终于坐实了罪过。 他的罪过伴随了他一生,杨俊的结局是凄惨而悲凉的。 因为毒气过重,他一直卧病在床,病情日甚一日,杨俊似乎想得到杨坚的宽恕,他在病中上书,向杨坚请罪。 但杨坚真可谓铁石心肠,他对杨俊的死者说:“我戮力关塞,创兹大业,……汝为吾子,而欲败之,不知何以责汝。” 显然,杨坚对杨俊爱之深,而责之切。 杨坚内心之中,真的有一种皇子犯法,与民同罪的天然和朴素的思想,甚至于他有一种内心的想法,认,越是自己的儿子,越应该遵守自己的国法和家规的期盼。 从道德上讲,杨坚足为万世之范。 使者转述了杨坚的原话,秦王杨俊知道他的父亲对自己的恨意,只怕是这辈子都无法消除,忧虑愤恨自责之下,他的病更是已病入膏肓,再无生机。 杨俊走完了他短促的一生,他的妃子崔氏,也被废,赐死于家。 杨俊早死,但由于其有奢侈之名,败坏了杨坚认为是治国之本的礼法,让杨坚彻底失望。 父子之间,早已视若仇人,杨俊的死,甚至都没激起杨坚心上的一朵浪花。
杨坚,只不过是一个彻底的政治化的人物。 他的国家,大隋的天下,虽然蒸蒸日上,但他的小家,却从此开始走进了无尽的痛苦深渊。 现在,大儿子杨勇被废囚于原太zigong,二儿子杨广继立。 因为一直没有确凿的罪证,加上废太子杨勇死不认罪,杨坚虽然废弃了杨勇,却也无法治他的罪。 事情一天天地拖延,杨勇坚持认为自己无罪,他从来没有服气过。 杨勇知道他的父亲杨坚,并没有对自己起杀意,他也知道在杨坚未死之前,自己还有唯一的活命机会。 于是,他无数次上书请求面见杨坚,以诉说自己的冤屈。 但他这种努力是徒劳的。 因为他现在已被杨广幽禁,他的一切行动都需要经过杨广的同意,杨广当然不可能给他这个机会。 时日流逝,杨勇知道杨广,绝对不可能给自己面见杨坚的机会,他只能依靠自己。 于是,他爬上庭院之中,高高的树木,向着杨坚的所在的方向,大声呼冤,杨勇有意引起注意,动静难免较大。 杨坚也注意到了此事,他心中犹豫不决,就向杨素咨询对于此事的意见。 杨素当然不可能让猛虎再次出柙,就顺势说道:“(杨)勇情志昏乱,为癫鬼所著,不可复收。” 杨坚当然知道,废立太子,是国之根本,岂能如同儿戏。 以现在的情况,即使杨勇真有冤屈,也只能委屈他了。 于是,他同意了杨素的意见,不再和杨勇见面。 杨勇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杨坚当然知道他这种态度所引发的后果。 他在,杨勇当然可能没事,他不在,杨勇的路,应该也走到头了。 杨坚心中,从来都没有完全忘记他这个大儿子。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当他发现杨广和杨素勾结,是个彻底阴谋家,并且自己的国家,可能所托非人时,他心中第一想法,就是将太子之位,帝国统治权力,重新归还给他的大儿子杨勇。 杨坚发出一声喟叹,“枉废我儿(杨勇)!”。 但为时已晚。 他没有时间了,杨勇也没有机会了。 杨坚一死,杨广对于杨勇的清算,才真正开始。 杨坚刚刚暴崩于仁寿宫,杨广就秘不发丧,伪造杨坚的诏书,派人快马加鞭,连夜赶回京城赐死杨勇。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杨勇的十个儿子,将迎来他们悲惨的命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