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字七书_第124章 议时政高颎末路,图西域裴矩腾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4章 议时政高颎末路,图西域裴矩腾飞 (第2/2页)



    同时,杨广也开启了他真正独夫的旅程。

    但一人之智,又如何可以应付繁复的天下之事!

    从此之后,朝廷之上,大臣们互相遮掩,上下串通,沆瀣一气,杨广完全沉浸于他个人想象的世界当中,再不愿意走出来。

    当然,任何朝代,总会有忠贞之士,可是,当大臣缄默,只有底层的小官员尽忠之时,也是一个王朝,无可避免走向崩溃之日。

    这种政局,和当日南朝陈国的情势别无二致

    隋朝的朝堂,已经被杨广弄得不可收拾。

    旧人已去,新人当立。

    杨广一朝,新的权力中心,却并非没有人才,当世战略大家裴矩,就是杨广朝廷“五贵”之一。

    裴矩在杨广一朝崭露头角,还要靠一本叫书,那就是《西域图记》。

    这是裴矩的开创性巨作。

    这是一本记载西域各国山川险易,风土人情的综合类书,这当然不是一本猎奇的小说,也绝不是一本好玩和无聊之作。

    相反,这是裴矩一生心血,深深切合杨广好大喜功、开疆拓土、扬威域外心理的历史地理杰作。

    裴矩把这本书,献给了杨广。

    他在序言之中,先回顾了中原王朝对于西域三十六国之经营。

    当地那些小国,时叛时服,其国内又屡经征战,山川人物,早就已经全无记录,世所不闻。

    以至于各国沦没,空有丘墟,不可记识的现状。

    在序言中,裴矩非常明确地写出自己此书的内容,“依其本国服饰仪形,王及庶人,各显容止,即丹青模写,为西域图记,共成三卷,合四十四国。仍别造地图,穷其要害。”

    最后二句,是全书的重点。

    “别造地图,穷其要害。”

    可见,裴矩作此书的目的非常明确,他将西域所有现有知识和情报,汇集于此书。

    这是一本足以供大隋的皇帝杨广,用来策划经营西域的决策之书,这本书,其实也是一本军事信息之书。

    在序言的结尾,裴矩露出獠牙,他鼓动杨广直接经营西域,“弗动兵车,诸蕃即从,浑(吐谷浑)厥(突厥)可灭。”

    当然,不使用武力,就想征服敌国,就想要拓地千里,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过,杨广从来也没有想过不劳而获。

    杨广并非是长于深宫,养于妇人之手的,未经世事的幼稚天子,相反,杨广久经战阵,多历世事,他深切明白,所有美好的东西,都需要强力才能争取。

    大隋王朝,现在正是如日中天之世,杨广需要建立比他父亲更大更强的武功,他要创建更加辉煌的盛世。

    那当然需要武功。

    于是,杨广大喜,他立即召见裴矩,亲自过问西域之事。

    裴矩投其所好,同时也为了坚定杨广经营西域的决心,他极力夸张和渲染西域遍地珍宝,吐谷浑占地虽广,却非常容易被吞并。

    裴矩为杨广描述了一个未曾接触过的世界,让杨广心潮澎湃。

    他因为他的杨坚已经征服突厥,觉得他父亲的武功已达于巅峰,很难被超越,但现在,却有一块未曾被开垦的处女地横亘在他眼前,广袤无垠,遍地黄金,那里曾有汉人曾经的荣光和梦想。

    杨广立功立业之心,炽然澎湃,他在这一刻,非常清晰地感觉到,他父亲杨坚所立的标杆,并非不可被超过。

    杨广认为裴矩是忠臣,是功臣,是能臣。

    所以,他当着朝廷大臣公开评价,并表扬裴矩。

    “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未发之顷,(裴)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

    于是,裴矩进入杨广一朝的核心决策圈子。

    裴矩确实有几把刷子,他可以称作是继长孙晟之后,大隋王朝最杰出的战略大家。

    并且,裴矩办事,真的很让杨广放心。

    在杨广将交通四夷,经略西域之事,全权委派他之后,裴矩交出了一个完美的答卷。

    吐谷浑遇到了裴矩,是他们命中的劫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